李明抓住这个机会,用精湛的技术将破裂处快速缝合。
“胎心已经降到100了!”阿依古丽的声音透着焦急。
“准备取婴!”李明和艾孜古丽主任默契地配合着。
手术室里的时间仿佛静止了,只有监护仪的滴滴声在提醒着时间的流逝。
终于,一声清脆的啼哭打破了沉寂。
“是个男孩,体重2。8公斤!”护士欣喜地说。
但情况还没有完全稳定,产妇的血压开始波动。
李明知道,接下来的止血和缝合才是最考验技术的时候。
“再给一次阿曼大夫的药!”他一边缝合一边说,“注意观察凝血功能。”
手术持续了三个小时。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成时,天已经蒙蒙亮了。
李明摘下手术帽,额头上的汗水早已浸透了手术服。
“母子都平安。”他走出手术室,对焦急等待的家属说。
这时,隔壁手术室的穆塔尔医生也完成了手术:“骨折已经固定,内脏损伤也处理好了。”
走廊里响起了欢欣的掌声。
两台危急手术的成功,给这个漫长的夜晚带来了一线曙光。
阿依古丽递给李明一杯热气腾腾的红枣茶:“你已经连续工作快24小时了。”
李明接过茶,突然想起来:“其他伤员情况怎么样?”
“都稳定了。”阿依古丽说,“最先送来的那位气胸病人,胸腔引流效果很好。阿曼大夫的方子也帮了很大忙,几个合并内科问题的病人都平稳度过了危险期。”
“李医生!”产房的护士匆匆跑来,“那位产妇醒了,想见见你。”
病房里,年轻的产妇虚弱地躺在**,她的丈夫正小心翼翼地抱着刚出生的婴儿。
看到李明进来,产妇用虚弱的声音说了声“谢谢”。
“这是我们的职责。”李明说着,检查了一下各项生命体征,一切正常。
“李医生,”产妇的丈夫突然说,“我们想给孩子取名叫‘艾米尔’,在维语里是‘希望’的意思。因为他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夜晚,带着所有人的希望来到这个世界的。”
李明心头一暖,转头看向窗外。
晨曦初露,新的一天正在来临。
在这座守护着天山南路的医院里,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份希望,而他们要做的,就是用医术和爱心守护这份希望。
“李医生,急诊室还在等你。”阿依古丽站在门口说。
李明点点头,整理了一下白大褂。
他知道,新的挑战还在继续,但只要有信念在,再难的时刻也能度过。
走廊里,晨光透过窗户洒进来,将墙上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这是一个不眠之夜后的黎明,也是无数生命重获新生的时刻。
在喀什这片土地上,不同民族的医者们用专业和大爱,谱写着一曲守护生命的赞歌。
这是他们的选择,也是他们永远的坚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