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他们正在想办法过来,”李明说,“但这个天气,能不能来得及还是个问题。”
就在这时,村长带着几个牧民走进来:“医生,我们商量了一个办法。虽然汽车走不了,但是可以用马帮。从这里到山下有条羊肠小道,马能过去。”
“太危险了吧?”阿依古丽担心地说,“这种天气……”
“来不及等了。”李明看了看病情最重的男孩,“再拖下去情况会更危险。”
“我爸爸是老牧民,”一个年轻人说,“他对这条路很熟。我们可以用担架固定在马背上,几个人护送。”
经过短暂讨论,他们决定先转送最危重的男孩。
李明简单收拾了一些急救设备,准备和牧民一起护送。
“我也去。”阿依古丽斩钉截铁地说。
“你留在这里继续筛查,”李明说,“还有不少孩子等着检查。而且万一县医院的直升机能来,这里需要有人协调。”
雨还在下,但已经有牧民牵来了最稳健的马。
他们用木板和绳子在马背上固定了简易担架,又用雨布仔细遮盖。
“氧气够用吗?”阿依古丽检查着氧气瓶。
“应该够到山下。”李明戴上雨衣,“你多注意安全,随时保持联系。”
送行的人群中,阿依古丽看着李明和牧民们消失在雨幕中,心里默默祈祷着。
山路湿滑,马蹄踏在石头上发出清脆的声响。
李明紧跟在担架旁边,随时观察着男孩的情况。
两个经验丰富的老牧民一前一后护送,年轻牧民打着手电照明。
“还有多远?”李明问。
“最难走的路段就在前面,”带路的老牧民说,“过了那道岭就好了。”
说话间,一道闪电划过天空,照亮了前方陡峭的山路。
在村委会的房间里,阿依古丽继续着筛查工作。
她知道,在这场与病魔和恶劣天气的较量中,每一分钟都不能浪费。
通过窗户,她望着雨中朦胧的山路,不知道李明他们现在走到哪里了。
外面的雨声依然很大,但救治的希望正在这场暴雨中延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