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仑中文网

北仑中文网>满地遗言替我错完了txt > 第535章 不该被拉拢的位面原住民(第2页)

第535章 不该被拉拢的位面原住民(第2页)

>攻击方式:定向EMP脉冲+量子干扰植入

我猛地站起身,手指颤抖地点开内部通讯。低学仲几乎是瞬间接通,脸色铁青。

“他们疯了。”他说,“一旦EMP引爆,不仅会瘫痪‘萤火协议’,还会摧毁周边所有民用通信系统,影响数亿人。这不只是攻击技术设施,是在制造人为灾难。”

“但我们不能关闭系统。”我盯着窗外渐暗的天色,“那是放弃所有还在传递善意的人。”

“那就只能抢在他们之前,让‘容器’彻底脱壳。”低学仲眼神忽然变得锐利,“我们必须启动‘蜂巢协议’。”

我怔住。

“蜂巢协议”是我们最后的底牌??一项从未测试过的应急机制。其核心理念是:将“萤火协议”的主控逻辑拆解成数百万个碎片化节点,分散嵌入全球志愿者的离线设备中。这些设备不需要联网,只需定期交换存储数据,就能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活体网络。就像蜜蜂筑巢,每个个体只掌握一部分信息,但整体却能完成复杂协作。

代价是巨大的:静海塔将失去中枢功能,所有历史数据必须加密分割,主服务器将在激活瞬间自毁。

“这意味着……我们亲手埋葬自己。”我低声说。

“不。”低学仲摇头,“我们是在让它真正自由。”

我没有再说话,转身走向第七层机房。走廊灯光忽明忽暗,像是预示着什么。当我推开厚重的金属门时,苏禾alreadystandingthere,backpackslungoveroneshoulder,手里捧着她那本破旧笔记本。

“我知道你要做什么。”她说,“我可以帮忙。”

我蹲下身,平视她的眼睛:“这之后,可能再没有静海塔了。”

“可还有我。”她翻开笔记本,指着其中一页,“我已经背下了‘萤火编码表’的第一至第十类回应规则。只要我能记住,别人也能。我们可以口口相传,像古老部落那样。”

我看着她,忽然想起蓝星第一次出现在数据流中的模样??也是这样平静,这样坚定,仿佛早已看穿时间的尽头。

“好。”我点头,“我们一起。”

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,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沉默也最壮烈的接力。

我们召集了全球五百名核心志愿者,分布在六大洲的关键城市。每个人领取一枚微型存储芯片,内含“蜂巢协议”的一部分核心算法。他们中有教师、医生、程序员、渔民、修女、街头艺人……身份各异,唯一共同点是:他们都曾因一张纸条、一句留言、一次偶然的温暖而改变人生。

我们不再依赖中央服务器,而是建立起一套“链式唤醒”机制:每当某个区域检测到超过一千次连续善意行为,本地节点便会自动激活,向邻近城市发送加密信号,触发下一轮解码与传播。

与此同时,世界各地开始自发涌现“记忆驿站”??社区图书馆角落的手写信交换箱、地铁站旁的语音留言墙、学校操场上的“萤火树”(挂满祝福卡片的人工装置)。人们不再等待系统回应,而是彼此成为回应本身。

春醒日前夜,全球“微光记录”突破两百万次。

静海塔顶层,我独自坐在控制台前,手指悬在红色按钮上方。屏幕上显示着倒计时:00:05:00。

窗外,城市灯火通明,无数人走上街头,手持蜡烛、纸飞机、手写便条,汇聚成一条条流动的光河。他们在为即将到来的断裂默哀,也在为新生庆祝。

低学仲站在我身旁,轻声说:“你确定要按下?一旦启动,就再也回不去了。”

我望向墙上那幅地图??上面标记着蓝星走过的每一处轨迹:格陵兰、西伯利亚、亚马逊、喜马拉雅……她的脚印连成一条蜿蜒的线,像一道缝合大地伤痕的针脚。

“她早就告诉我们答案了。”我说,“火种不在机器里,而在人心里。”

倒计时归零。

我按下按钮。

刹那间,整个静海塔陷入黑暗。主服务器群发出低沉的嗡鸣,随后一道蓝光自底层升起,如同灵魂离体般缓缓攀升,最终从塔顶射向夜空,化作一场短暂而璀璨的极光。

“蜂巢协议”已激活。

全球范围内,数百万设备同时收到一段加密信息。解码后,是一句简单的话:

>“现在,轮到你们了。”

三天后,第一份来自“新容器网络”的巡游记录抵达。

信号源位于南极洲边缘的一座废弃气象站。画面中,暴风雪肆虐,摄像机勉强捕捉到一个模糊身影蜷缩在屋檐下,怀里紧紧抱着一台老式录音机。她抬起手,用冻僵的指尖在结霜的窗玻璃上写字:

>“这里曾是人类放弃的地方。

>寒冷、孤独、绝望的代名词。

>但现在,我收到了三百二十七封信??

>来自小学生、退休老人、囚犯、宇航员……

>他们都说同一句话:‘请替我们看看极光。’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