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仑中文网

北仑中文网>我真没想横练 > 第五百零三章 神之一扑(第2页)

第五百零三章 神之一扑(第2页)

“这是摩斯码。”我迅速记录,“S-O-L-O……Solo?”

“Solo……独奏?”卓玛喃喃。

沈砚之却猛地摘下耳机:“不对,这不是英文。是藏语拼音首字母!S代表‘???????’(Drolma),O是‘???????’(Ozer),L是‘?????’(Lhamo),最后一个O还是‘???????’。四个名字……全是女孩。”

“孩子们!”卓玛惊呼,“那是我们班上四个盲童的名字!Drolma昨天发烧请假了,Ozer是央金的妹妹,Lhamo最爱唱歌,另一个Ozer刚转学来三个月……”

我浑身发凉:“他在点名。他在确认她们是否还在。”

就在这时,探测仪屏幕突然波动,显示出一道微弱但清晰的次声波轨迹,频率极低,持续向地下延伸。它不像人工敲击,倒像是……脚步震动。

“有人在下面走动。”技术员低声说,“不止一个。两个,可能三个。”

沈砚之抓起手电,就要往旧入口冲,却被我一把拉住:“太危险!谁知道里面结构稳不稳定?而且如果真是林振邦,他十五年都没出来,现在也不会轻易现身。我们需要让他知道??我们不是来打断他的棋局的,是来陪他下完的。”

他停下脚步,喘着气,额角青筋跳动。

“那你打算怎么办?用广播放围棋解说吗?”

“不。”我掏出录音笔,打开之前录下的央金吹奏的《远方来信》,又插入一段新剪辑的内容??伊布拉的鼓、巴特尔的呐喊、阿普的舞步,还有沈砚之在对局中哼唱的蒙古长调。我把所有“声音坐标”中最原始、最真实的情感片段拼接在一起,形成一首长达八分钟的“声音日记”。

“我要把这首曲子,播进地下。”

当天傍晚,我们在废弃仓库入口处安装了一个小型扩音器,连接太阳能电池,定时循环播放这段音频。没有语言,没有解释,只有声音本身。我们相信,如果林振邦真在倾听这个世界,他就一定会听懂。

第三天清晨,奇迹发生了。

扩音器旁的泥地上,出现了一行新写的字,炭笔勾勒,力透纸背:

**“黑棋应劫,白棋补断。继续。”**

下面画着一个小小的十九路棋盘缩影,右下角标记着一个红圈??正是那场未完成的“劫争”位置。

沈砚之跪在地上,手指颤抖地描摹那个红圈:“他在邀请我们……下一盘真正的棋。”

“用声音?”卓玛问。

“不。”他摇头,“用共鸣。”

我们立刻行动。沈砚之设计了一套“双轨制”规则:我们将使用一副标准盲棋盘,但每一手棋都要通过特定频率的敲击传入地下;而林振邦的回应,则由传感器捕捉震动波形,再转换为音高信号,由央金等人“听判”。

这不再是围棋,而是一场横跨明暗世界的对话。

第一手,由沈砚之执黑先行。

他拿起木槌,轻轻敲击连接岩体的金属管,按照事先约定的编码系统,发出一组三连音:do-mi-sol,代表“G7”,即小目开局。

十秒后,地下传来回应:两短一长,再加一次高频颤音。

“H3!”央金脱口而出,“白棋尖顶,防守兼试探!”

全场哗然。她竟仅凭震动频率的变化,就准确还原了落点!

棋局开始了。

白天,我们在地上布阵;夜晚,地下传来回应。有时一整天毫无动静,仿佛对手陷入长考;有时一夜之间连落五子,攻势如潮。沈砚之越来越依赖听觉思维,甚至开始模仿孩子们的方式,闭眼落子,靠记忆重建棋盘。

至第七日,局势进入官子阶段,胜负难分。

而在某次深夜监测中,音频分析软件意外捕捉到一段隐藏信息??在一次落子震动之后,紧跟着一段极其轻微的呼吸声,夹杂着模糊的唇语。

我们反复降噪、增强、分离频段,最终还原出一句话,虚弱却坚定:

“……告诉沈砚之……我不是逃兵。我只是……找不到出口。”

沈砚之听完录音,整个人僵在原地。

许久,他低声问:“当年他参加公益教学,到底发生了什么?”

卓玛翻出泛黄档案,找到一页残缺报告:

“2009年6月,职业五段棋手林振邦赴青海果洛开展盲童围棋启蒙项目。途中遭遇泥石流,车队坠崖,仅其一人失踪。搜救持续四十三天,未发现遗体。据当地牧民称,事发当晚曾听见山中传来断续敲击声,类似Morse码,内容无法辨识。”

“原来他被困在这里十五年。”我喃喃,“整整十五年,一个人,一盘棋,对抗遗忘。”

沈砚之忽然起身,走到扩音器前,拿起麦克风,没有念稿,只是平静地说:

“林老师,我是沈砚之。您教过的每一个孩子,都还记得您。您编写的《盲童围棋启蒙手册》,现在还在全国特教学校流传。您不是失踪,您是被时间藏了起来。但现在,我们找到了您。这盘棋,我们可以一起下完。如果您愿意,也可以走出来。外面的世界变了,但它没有忘记您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