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有些东西能在他生命中出现那么早,还存在那么久。上天一点也不公平!如果能重来,她一定要比那只猫更早出现在他面前。
徐卉像是察觉到她的情绪,匆忙转了个话题:“哎,你们看新闻了吗?欧美那边对光伏的补贴政策好像要有大变动。”
林荞在德国留学,那片人最关注环保能源,她想着她应该对这很感兴趣。
“是啊,你们德国不是就要削减家用光伏的退税比例了吗?”靳杨随口接上,夹了一筷子翠绿鲜嫩,叶片边缘带着小锯齿的菜。
林荞盯着那抹绿,愣楞想:这菜叶长得可真别致,叫什么来着?油麦菜?
——诶?他在问谁?
徐卉顺势把话接过去,两个人很快就聊得热火朝天,没眼力全是熟悉的默契。
“这波调整也是全球的趋势吧,核心是产业扶持中心转向了技术创新?”
“嗯,补贴退坡是必然的,但配套的智能电网和储能支持力度会加大。”
“那对国内新能源出口企业岂不是压力很大?”
聊得火热的两人对视一眼,不约而同想到了各自的股票。靳杨补充道:“短期阵痛肯定有,但长期看逼着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,也未必是坏事。”
“就看谁能更快适应规则了。”
林荞:?
刚才还在聊小猫和选修课,怎么一转眼就能源政策,国际博弈了?她一句也插不进去。
索性坦坦荡荡地举手投降:“你们说的,我听不太懂诶。”
她坦诚的眼神落在靳杨脸上,语气自然:“虽然本科在德国待了两年了,但这方面完全小白。”
“嘿嘿,光顾着跟论文死磕了。”
林荞夹了一筷子锯齿菜,脆脆的,还挺好吃。
靳杨放下筷子,神色认真:“那平时多看社会新闻。”
“嘿嘿,好的好的。”
“嘿什么嘿。”他竟还揪住这点不放,林荞甚至在这语气中听到了一丝引导,“多关注基础的社会财经新闻,积累起来就懂了。学传媒,哪有死磕论文的?”
他的目光落在她脸上。真真切切把她当成了一个普通的,平等的、只是缺乏相关知识的听众。于是从全球能源格局讲起,一路拆解到国家博弈与企业格局。他条理清晰深入浅出,把复杂的背景拆解成林荞可以理解的逻辑。偶尔讲到关键转折时,自然地停顿一下,确保她的思路还在他的正轨上。
谈到难民问题时,他停了片刻,低声提醒:“一个人在外要注意安全,别乱跑。”
林荞一边努力消化这些庞杂的信息,一边惊讶于他的耐心和讲述方式。这个男人总能捕捉到她走神的瞬间,却从不拆穿,只会换个更浅显的说法。徐卉则配合默契地,补充一些贴近她生活的例子。
靳杨从不流露不耐,也没借机甩几个生僻术语来炫耀什么。她忽然想起以前也试过和前男友聊当下时政,她的看法,对方却常用几个高深莫测的词来打发她,说几句她听不懂的话便草草结束。
原来被认真对待,是这样的。
林荞心里忽然涌起一种奇异的踏实。她原以为自己只能当个背景板的场合里,却有人看见了她的窘迫。
这是她第一次,觉得她与靳杨两个人之间,是平等的。
她忍不住转头,看昏黄的灯光落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,心里生出莫名新奇与敬意。
她从未见过这样的靳杨。
只觉得,这短暂的当下,格外珍贵。
风浪里摇摇欲坠的小船,意外拥有了属于它的救生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