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仑中文网

北仑中文网>风沙走向 > 第 3 章(第1页)

第 3 章(第1页)

第三章

然然。

这两个字,像把生锈的钥匙,猛地捅开了记忆深处尘封的锁。

他握着手机的手指骤然收紧,指节泛白,整个人僵在椅子上,动弹不得。

世界只剩下听筒里那声呼唤带来的巨大耳鸣。

是他。顾砚。

那个他刻意遗忘在旧时光里的人,分手时他也没有给对方一个像样的解释,他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有交集。

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,鼓噪得几乎要炸开。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、震惊和莫名的慌乱直冲头顶,让他眼前微微发黑。

他张了张嘴,却发不出任何声音,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扼住。

电话那头似乎也感受到了他剧烈的情绪波动,再次陷入沉默,只有略显沉重的呼吸声证明着连接的存在。

时间在凝滞的空气中缓慢流淌。萧然用了极大的意志力,才勉强压下喉咙口的翻涌,找回一点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。他死死咬住下唇内侧,直到尝到一丝血腥味,才迫使自己混乱的心跳稍稍平复一丝。

终于,听筒里再次传来顾砚的声音,比刚才清晰了许多,也平稳了许多,仿佛刚才那声“然然”只是幻觉:“是我,顾砚。”他顿了顿,才又继续组织语言,“……我现在回农大任教了,做博士论文时我就在西北,毕业之后……又在那边继续做了两年试验项目。现在项目彻底结束了,有一些技术成果需要落地转化,申报专利保护。”

顾砚的语速不快,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条理感,像是在做项目汇报:“我们在西北筛选了不少特色菌株,主要针对盐碱地和干旱环境,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,研发的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效果很显著,田间数据支撑很充分。另外,针对当地农户的需求,也改进了一些农用机械的结构,主要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操作强度。现在项目结题,这些成果都需要系统的专利布局。”

他的声音沉稳、专业,清晰地传递着项目信息和申报需求。

然而,这平静无波的叙述,落在萧然耳中,却字字如锤,敲打着他刚刚筑起的脆弱堤坝。

几句话,勾勒出顾砚这六年的轨迹,一条与他萧然的人生截然不同、高远而坚实的轨迹。这轨迹无声地提醒着他,他们之间有一道鸿沟。

萧然听着,喉咙里堵得厉害,半晌,才艰难地挤出一个音节,试图维持最后一点职业的表象:“……嗯。”

电话那头的叙述终于停了下来。短暂的沉默里,只有两人隔着电话、隔着六年时光的呼吸声隐约可闻。

顾砚那句“然然”带来的冲击波暂时被这专业的信息压制了下去。

萧然混乱的大脑像被强行拉闸重启,专利代理人的职业本能迅速接管了失控的情绪。他深吸一口气,声音重新找回了平稳节奏,尽管带着一丝紧绷:“顾……顾老师,”他刻意加重了那个疏离的称谓,“您说的技术方向我大致了解了。要启动专利申请,首先需要您这边把技术方案整理成详细的技术交底书。内容越具体越好,包括现有技术的不足、您的创新点、具体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数据。拿菌株的案件来说,菌株筛选过程、功能验证是比较重要的。农药、肥料的案件,具体配比和效果数据这些是必不可少的。农用机械的案件,稍后请机械领域的代理人和您沟通。”

他的语速流畅起来,仿佛在处理任何一个普通客户的咨询:“交底书准备好后,我们代理人这边会进行专利检索,评估新颖性和创造性。当然,您作为发明人,对相关领域的技术现状比较熟悉,也可以提前把您了解到的、与您方案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资料提供给我们,这对我们判断新创性和撰写权利要求会很有帮助。”

听筒里传来顾砚一声极轻的吸气声,那句刻意加重的“顾老师”和公事公办的语气,像一根细小的针,扎了他一下。

他沉默了两秒,再开口时,声音似乎比刚才低沉了一点:“好,我明白。交底书……我会尽快整理。”他似乎犹豫了一下,但最终还是说了出来,带着试探,“我理解流程。只是……这些技术内容确实比较庞杂,电话里三言两语,恐怕很难说清楚每个技术点的核心细节。”

他顿了顿,语气里带上一点恰到好处的“新手”茫然:“而且,我是第一次申报专利,对每个案件具体需要准备哪些材料、写到什么程度,实在没什么概念。比如,菌株的筛选过程要详细到什么程度?效果数据是提供原始记录还是整理成图表?这些细节上的把握,我担心自己整理的方向不对,反而浪费大家时间。”

紧接着,顾砚抛出了真正的试探:“你看这样行不行?我们能不能找个时间当面沟通一下?你现场指导我一下,我一边整理材料,你一边告诉我哪些是关键点需要重点写,哪些数据必须补充完整,这样效率可能更高,也避免我提交的交底书质量不高,反复修改,耽误整个项目的进度。毕竟……十来个专利呢,开头弄好了,后面也能顺畅些。”

他把“效率”和“十来个专利”咬得清晰,是给萧然听的,更是给可能存在的萧然拒绝自己的“理由”听的。

萧然的心猛地揪紧,指尖冰凉。

见面?在经历了刚才那声猝不及防的“然然”之后?他几乎能想象到面对面时,顾砚那双深邃的眼睛会如何穿透他勉力维持的职业伪装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