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仑中文网

北仑中文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作者蓝烬 > 第105章(第2页)

第105章(第2页)

但是随着时间过去,日军的损失越来越大,西华也越打越精,他们炮手的进步明显,日军的火炮总是一露头,就会被西华军打到,或者是被他们召唤轰炸机轰炸。而当日军缺乏炮兵掩护的时候,步兵就只能依靠地形来顽抗,但是西华军不像日军,日军的普通士兵几乎只有步枪和手榴弹可用,就连掷弹筒的数量,都是有限的。

所以西华军从不愿意与日军,玩步兵在山地中捉迷藏对决这样的游戏,总是在发现日军的山地阵地后,或者用炮,或者用火箭筒,甚至是火焰兵(火焰喷射器)来解决战斗,兵器上的差距是巨大的。

但是西华军绝不畏惧牺牲,在地形绝对不利于使用重兵器的时候,他们也敢于冲锋,用更多的人数规模的牺牲,来消灭日军。

所以无论是15师团还是17师团的士兵,都体会到了对方军队的强大和坚韧,这不是靠什么武士道精神可以压垮的,只有以命换命,大家拼命,看最后的结果而已。

打到后来,寺内正一自己舍不得了,华北方面军的高层们商量的结果,是将这2个师团撤下来,尽快补充兵员恢复一等师团的战力,而将115、116、117这三个师团顶上去,战术必须调整。

很明显,在山地战中,由于山地兵器和火力的差距,日军的战斗处于劣势。普通的想法,是西华如果到了平地,会更加具有火力上的优势。但是日军指挥部新的想法是,出山西的西华军到底有多少人?

日军在西华的情报网络,其实一直没有渗入西华的高层,更难以渗入军事系统,他们对于西华的情报网络,严格意义上来说,是从1935年起,才开始从头组建的,而李思华又对情报工作极为警惕,不仅建立了强大的反谍组织,而且军队、军工的独立性和保密性非常强,对于军事机密抓得非常紧。说白了,西华的强大远胜于原时空,叛徒就会更少,日军也就更难以掌握西华的军事机密。

像现在,华北方面军对于西华的军队规模就发生了误判。

北平当面之敌的数量是基本搞清楚了的,60万人并没有出乎日军的意料,他们认为北平南部的战役是决战,西华与日军的主力在此会战是正常的。

而热河被认为是西华开辟的第二个大战场,目前日军还不清楚在热河的西华军有多少,但是按照他们干脆利落地消灭了4个一等师团,接下来又开始进攻承德方向的事实来看,少于30万人是不可能的。

已经去掉了至少90万人,西华这第三路能有多少人?就算西华在战前从日军了解的150万人左右扩军到了200万,西华的根据地,总要留个一半人吧,例如日军了解缅甸根据地,就至少有接近30万部队,西华还有庞大的几个省份需要驻守。

因此华北指挥部估计出山西的西华军,总数不会超过20万人,这显然是侧翼呼应北平南部前线的军事策略。

日军在河北南部有10个师团。马上抵达的还有5个师团,已经被命令从山东登陆,先击溃军阀韩福渠,取得山东,从而可以将山东区域与河北南部连成一体,实现15个师团对西华20万军队的围攻,日军的总数可能达到超过40万人,将是西华军兵力的2倍。

因此,虽然西华在平地的火力可能更强。但山地战无法发挥日军的兵力优势。不如后撤一部,等待这只军队兵临石家庄,到时集中了河北南部的全部日军实力,以及等待山东5师团兵力抵达,在石家庄下与西华出山西的部队决战,歼灭他们!

实际上,华北方面军对于西华兵力的猜测,当时只是一厢情愿的瞎猜,但这种猜测,符合日军高层所有人的心意,让他们倾向于相信。所以日军新的战略,就由此而展开了。

新的三个师团对于西华进攻的抵抗,其实就是在拖时间。河北南部10个师团的总集结、15和17师团的兵源和武器弹药补充、以及日军在山东的侵略及5个师团的配合进攻,当然都需要时间。

河北南部的形势变化,让所有人都知道了,西华与日军的决战,就在河北,现在不仅是河北北部的西华60万对日军70万的大会战,还有正在河北南部形成的西华20万对日军40万的大会战。外界的观察中,自然不知道双方兵力的多寡,但是这无疑是决定中日战争走向的转折性大战,世界列强们的眼睛,都盯着河北,在他们的评估中,这是一场双方都可能投入百万兵力的大战,都是双方最精锐的战斗部队,其结果,足以决定国运。

第169章文化禁入令与河北初战

7月25日,从北平开始,一直蔓延到全国,都被西华临时法律委员会通过的一道新法令震惊了,全国的文化人,议论纷纷,有的人拍手叫好,有的人暗生恐惧,有的人极为愤怒,有的人长吁短叹。

李思华现在兼任这个西华临时法律委员会的主席,这道法令自然是出于她的意图。

她的本意很简单,在过去的几十年内,日本为了侵华,在民国培养了大量汉奸,尤其在文史哲领域,汉奸最多,因为这些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组成的所谓“文化人”,大部分膝盖最软。除了日本以外,欧美培养的汉奸,其实也不少见,多了去了,只不过他们的手段更高明一些,例如建设大学、发展教会,看上去很“友好”,最典型的就是那个燕京大学的司徒雷登。

说白了,此时民国的诸多教会大学,其实在世界上都算有名,因为是西方自己办的嘛,所以给出的待遇自然是不一样的。李思华前华世那些大学,拼命追求什么国际排名和西方学术界的承认,人家还不屑理会你,能丢给你一根狗骨头,就算是看得起你了。

其实在民国的时代,根本不用学校自己去追求,西方各国早就给你安排得妥妥的,而且各种排名都是名列前茅,其用意,当然就是培养自己在华的利益代言人和“二鬼子”,让这些汉奸觉得,自己不是背叛民族的汉奸,而是代表更先进生产力的“世界公民”、“国际公民”。

为什么这些大学文科繁盛而理工科极为稀缺呢?想一想西方和日本人希望中国人学习什么,就很清楚。文科最容易灌输汉奸思想,可以用西方或者日本的思想,占领这些中国人的头脑。相对于民国国内,西方和日本有资本优势,自然不难吸引一些利欲熏心的利己主义者。

后世西方和日本其实还是一样的套路,只不过中国的主权和力量强了,要使用更迂回更隐蔽的战术而已。

此前的西华,以西南和西北为根据地,这个问题还不算突出,因为无论是西方还是日本,在这些地域的影响力还不强。但是收复北平后,这个问题就突出了出来,北平在李思华看来,无疑是大量汉奸文人聚集的地方。

这个时代汉奸的肆虐,就像是李思华穿越前即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一样,在文化尤其是文史哲领域,是非常突出的。

在占领北平后,“显状”的汉奸是不难处理的,那些为日本人效命和迫害国人的汉奸,自然已经被悉数抓捕和判刑,大量地被枪毙。但仍有很多的“隐性”汉奸,是很难处理的,日军未能像在她前世那样占领北平,使得这些人没有直接沦为汉奸,但其历史上,不断发表汉奸言论,所作所为,其实与那些投降日本人的汉奸没有两样。

如何处置这些人呢?李思华策划了文化禁入令这一套文化思想管理的机制。这套机制的逻辑是:

1、成立文化禁入的执行机构,鼓励民间举报汉奸言行和破坏国家文化的言行。公布了文化禁入审核机构的电话、信箱、联系人等公开信息。

2、借鉴英美的“陪审团”机制,在全国各地随机选择一些“审核员”,让他们对被举报的问题言论和行为进行评判。如果有23或以上的审核员,认为确实属于汉奸言论或者是对国家文化破坏的行为,则文化禁入的惩罚即成立。

3、所谓的文化禁入,即禁止被确证有汉奸或者破坏国家文化言论和行动的人士,继续从事任何有关文化的工作,包括但不限于,所有文字、绘画、雕塑、艺术、教育、出版、媒体、广告、考古、古玩、司法、顾问等有关涉及文化工作的所有工作类型。说白了,就是让这些汉奸完全失去公众影响的可能性,还想发表汉奸言论或者破坏民族文化,那就只有憋着。

4、文化禁入令的执行期限为终生,不得撤销,没有什么“改过自新”的机会。举报期限也是终生,只要犯禁,不会因为其以后的包装伪装而放过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