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她也想过,要是有一天可以如男子一般……今日好像终于可以实现了。
这么一想,今日那些叫人不悦的插曲都不重要了,太子林泊之就只是太子,而她也只是他的臣下而已。
姜瑜好像终于能理解那些书生们,忠军报国的梦想来。
到了用膳的时候,御膳房那边迟迟才端来,饭菜都已经冷掉了,倒也没什么,尚宫局如今地位岌岌可危,那些阉人惯常看人下菜,有时候连阁老们都不看在眼里,又如何会对小小的尚宫局殷勤?
几个新人已经跪了一个时辰,这会儿都是蔫蔫的,但是想起那个李温婉直接被人抬着出了宫里,倒也觉得自己是万幸。
不过她们家中都是不差的,毕竟这会儿男子读书也是困难,而能可以让女子读书,又不计较考取功名的,家里也都是非富即贵的。
“这猪油都糊在上面了。”
“这饭也太硬了。”
然后她们看到谢文兰走了进来,一时吓得够呛,其中年纪最小的,也是站不稳,第一个跌倒的女子,叫做郑桂芳的,直接端起碗来喝汤,那猪油糊了一嘴,也当没看到一般,努力的咽了下去,说道,“谢大人,我们没说这饭菜难吃,我是能吃苦的。”
其他人赶忙附和,孙秀盛了一勺半熟的更米饭,用力的塞嘴里,说道,“我也吃了。”
谢文兰原本还有些生气,但是这会儿突然就觉得有些好笑,姜瑜跟在后面,拿着暖炉过来,看到几个人硬吃了一半,诧异的说道,“饭菜不是冷了?”
谢文兰说道,“快谢谢姜大人,她找人借了暖炉过来,要咱们热菜。”
姜瑜打开了暖炉,里面还有炭,她把碗筷放到了上面,不过一会儿,猪油就晕开了,虽然做不到热菜热饭,但是微温的温度,倒也可以入口。
“姜大人,你好厉害呀!”
这会儿几个人彻底没脾气了,觉得姜瑜当真是什么都会,一时满眼的崇拜。
第39章第39章误会
第三十九章
不过入宫第一日,事情却不少,好在都顺利的解决了,姜瑜看到那些年代久远的手札,倒觉得也值得了,等着吃过了午膳,大家都靠在案桌上小歇,只有姜瑜还惦记着,又去了书房去查看,结果一时看的入了迷。
等着谢文兰在外面喊她的时候一时惊住,一下就碰到了桌子,然后把堆积在上面的东西给推到了。
姜瑜手忙脚乱的把东西都重新放回原位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奏折,原本也没想看,但是因为这折子被打开,倒也看到上面t?的内容,结果十分的吃惊,一时多看了两眼。
这应该是去年的折子了,也不知道怎么会放在这里。
姜瑜随便翻看了一遍,写的是关于瀛洲外东夷部族的事情,只说他们每年进贡的时候,时常会骚扰百姓,长此下去,将会是大的祸患,署名是项通。
谢文兰看了一眼,也是奇怪,说道,“怎么会在这里?”
姜瑜就把这奏折给了谢文兰,由着她交给内阁,再由皇帝批阅才是。
两个人一前一后的往外走,或许是因为上午闹出来事情的缘故,谢文兰只带着姜瑜一个人,说道,“早上在乾清宫外丢人现眼就算了,这会儿要去御书房,万一在出个什么,别是在那些阁老前面失仪,可真是叫人抓到把柄了,她们年纪小,又是刚从家里出来,还需要多磨练磨练。”
姜瑜这才知道,原来吏部的几位大人一直主张把尚宫局给取缔掉。
到了下午的时候又下了细雨,原本就因为临近秋日,天色有些寒凉,风一吹只觉得冷的发抖,“明日该是多穿一些。”
谢文兰早就习惯了,说道,“你下次多带一些衣裳入宫来,这样以防不时之需。”
姜瑜点点头,觉得还应该带一床被褥来,她可是看过了,后面有个后罩房,空着地儿,可以午歇的时候躺一会儿。
很快两个人就到了御书房,正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,这地方不算小了,但是因为人数众多,显得有些挤。
谢文兰带着姜瑜站在了不起眼的角落里,要真是不仔细看,根本就看出来这边站着人,旁边是紫檀木的案桌,上面放着纸笔,墨汁,显然是给谢文兰用的。
皇帝进来的时候,气色不太好,脸色有些发暗,坐在了龙椅上问道,“今日可是有什么急事?”皇帝身后跟着太子林泊之,见皇帝坐了下来,也就跟着坐在了皇帝的下手位置。
“陛下,瀛洲有加急的密报。”
姜瑜听到瀛洲两个字,只觉得十分耳熟,但是想起来谢文兰的说法来,这东西还在她手里,没来得及递上去呀。
一时忍不住竖起耳朵来听。
密报之人正是瀛洲的守备项通,他道,从年初开始,东夷部族的蓝拓一直领着部署骚扰瀛洲的百姓,时常入城抢夺粮食,弄得民不聊生。
姜瑜一听,忍不住想着,这不就是奏折上的事情?
皇帝显然十分诧异,问道,“这个蓝拓去年是不是来上贡过?”
“正是,去年还在陛下寿宴上献了一曲刀舞,陛下龙心大悦,赏赐了一柄金银玉刀给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