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也想了起来,显然觉得不敢置信。
兵部左侍郎茂沉说道,“殿下,这东夷小族,居然敢藐视我朝,应当出兵严惩才是。”
只是茂沉的话还没说完就看到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,内阁大臣武原站起来说道,“陛下,微臣觉得这件事不妥。”
皇帝就问道,“怎么不妥?”
“那蓝拓向来对陛下毕恭毕敬,怎么会突然开始进犯?想来不过有些小冲突,项大人却是怕朝中责怪,这才夸大来报。”武原是个身材中等的中年人,穿着正二品的红色官袍,补子上是锦鸡,正是朝中数一数二的人物。
自从首辅赵大人被革职之后,年龄最大,辈分最高的武原就坐上了这个首辅之位。
“武大人,这种事儿,岂可儿戏?”茂沉虽然是个文臣,但是个子高挑,身材结实,一看就是个会武的,显然很不赞同,又说道,“我熟知项大人,他做事十分的谨慎,不会轻易的上书。”
姜瑜就看到两个朝中大臣,就跟斗鸡一样吵嘴,她一时有些新鲜,忍不住多看了两眼,或许是因为目光太过直白,居然就对上了太子林泊之的目光。
只是两个人的视线对视了下姜瑜就很快移开了,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姜瑜的错觉,总觉得林泊之一直盯着她看。
最后显然还是武大人更胜一筹,说服了皇帝,只是说派了个特使去查看,并没有同意出兵。
处理这些事情并不是一件起轻松的事情,事情很多,一件件的奏报上去,在由着皇帝来定夺,一二句能解决的倒也好,就怕像是刚才东夷族的事情那般争吵起来,又要耗费许多时光,这还是内阁已经筛管过的轻重缓急了。
等着事情差不多了,天色已经黑了,大臣们陆陆续续的出去,姜瑜和谢文兰身份最是低微,是要最后一个出去,却是被皇帝身边的张公公喊住了,张公公笑着说道,“陛下请姜大人过去一趟呢。”
谢文兰十分的欣喜,推了推姜瑜,说道,“还不跟着张公公过去。”
张公公对着谢文兰说道,“谢大人,陛下也喊了您。”
两个人一同出了御书房,就朝着一旁的乾清宫去了,皇帝已经换了一件常服,他舒服的靠在垫着天青色章绒迎枕的卧榻上,说道,“你是姜氏吧?倒真是没想到居然进了这尚宫局。”随后又对着谢文兰笑着说道,“谢大人,你可是多了一个好帮手了。”
谢文兰和皇帝显然十分的熟悉,笑着说道,“原来陛下见过姜大人。”
皇帝显然不愿意提及当时见到姜瑜的情况,他对赵首辅还是留有旧情的,虽然碍于形式不得已罢免了他的官职,但是提起这件事还是觉得不悦,就转了话题,问题姜瑜的家中事物来,说道,“还有个女儿?跟我们福成差不多,正好过几日要给福成挑几个陪读,不如送进来给朕瞧瞧。”
皇帝这话虽然是闲话家常一般,但是既然发了话,自然是要听从的。
姜瑜见过林泊之的长子福成,还是那天入周王府的时候看到的,他似乎刚从屋里出来,穿着一件杏花色团纹的小袄,项上戴着一只金龙的金锁,生的十分的漂亮,也不知道为什么,姜瑜第一眼就觉得有种奇怪的熟悉感。
福成脸色苍白,显得血色不足,年纪小小的,看人的时候却是带着一种探究的目光,叫人感觉十分的不舒服。
姜瑜觉得这个孩子的心智似乎超出同龄的孩子许多。
她下意识的就不希望女儿跟他接触,但是想着不过带来一趟,给皇帝请个安就是,至于陪读的事情,毕竟是女子,年岁又小,才三岁,找个借口推脱掉就是了。
晚上出宫的时候,姜瑜一眼就看到等在门口的杜颢玉,他懒散的靠在宫墙上,正在和侍卫闲聊,也不知道说了什么,跟侍卫聊的十分投机,见姜瑜出来,那侍卫笑着说道,“大人,这就是尊夫人吧?”
杜颢玉看到姜瑜,眉眼弯弯的,笑的十分俊朗,说道,“阿瑜。”随后跟侍卫道了别,就带着姜瑜上了马车。
姜瑜看到马车安安静静坐着看书的女儿杜青也吃了一惊,问道,“青儿,你怎么在这里?”
显然杜颢玉先去学堂接了女儿,又来等着她了,看到姜瑜,杜青一下子就跳了起来,拽着姜瑜的手不肯放开,唠唠叨叨说道,“娘,你怎么才出来呀,我等你好久了。”
姜瑜有些心疼的抱着女儿,对着杜颢玉说道,“孩子还小,你怎么让她在这里等我?别是饿坏了。”
杜颢玉显得有些委屈,说道,“青儿,你可要给爹爹伸冤呀。”
杜青赶忙解释道,“娘,是我要来的。”
姜瑜摸了摸女儿毛茸茸小脑袋,问道,“为什么?”
马车在巷子里行使着,滴滴答答的雨珠子落在上面,车内却是坐着一家三口,显得十分的温馨,杜青说道,“女儿想看娘穿着官服的模样,果然好威风。”
姜瑜笑,觉得自己算什么威风,在那些阁老前面,自己只是个连个座位都没有的人而已,只能在一旁静静的听着,但看到女儿崇拜的目光,只觉得有种说出来的骄傲感,说道,“以后青儿也像娘这般好不好?”
姜瑜一直都觉得女儿非比寻常,以后说不定会大有作为。
杜青用了的点了点头。
杜颢玉看着抱在一起的母女,忍不住露出个笑脸来。
***
姜瑜这边欢声笑语的,周王府这边就不算太好了,t?嘉兰郡主脸色铁青的听着一旁的申嬷嬷说起今日宫中的事情来,“那姜氏当真是个不要脸的,就这般让殿下搂着,她难道就忘了自己已经是成了亲?”
嘉兰郡主咬住了下唇,却并没有像以往那般发脾气,她已经渐渐明白了林泊之的意思,两个人之间的情意早就是过去式了。
“福成在做什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