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无名的字写完后,被一旁的侍从接过,连同王复北的,一并送给各位夫子传阅、品评。
“行笔流畅,圆劲古雅。常无名书艺天赋惊人。”孙夫子将作品递给一旁的张夫子,又取过王复北的,“龙飞凤舞,气势如虹。王复北的字已得王右军(王羲之)真意。”
李夫子将两幅作品同时置于桌上,一笔一画、一撇一捺,看得仔细,“若论心境,常无名的更贴合。”
常无名的前半部分写出了大雪初晴时的喜,后半部分藏有“未果为结。力不次。”的忧。
王复北的尽是酣畅淋漓,少了一点情绪变化。
张夫子一看常无名的便觉得此书应得第一,等看到王复北的,心中犹豫,惊叹连连,“不分伯仲。”
书法课的赵夫子有不同见解,“王复北的字只能看到王右军,常无名单论技艺不如王复北,但他的字已有风骨。”
四位夫子各有意见,难以达成一致,纷纷将视线投向山长。
山长沉吟许久,说道:“我选常无名。”不自矜故长。王复北在书法上天资过人,唯独太过自傲,希望借此挫折能让王复北有所长进。
评选结果一出,众人震惊。
王复北在写完后就一直从容坐在椅子上,志得意满地等待结果。听了山长的话,当即站起,踉跄间差点跌倒。
书童王安赶紧扶住人却被王复北用拐杖狠狠打开,“死奴才!滚!”紧接着大声叫嚷道:“我不服!”
常无名的书法怎么会胜过他?一定有问题。
马文才、陆时等人走到山长面前,定睛细看,桌上的两幅作品,一眼便能看出哪份是王复北的。
相同的字体,但左边的那幅优雅闲逸,笔锋圆润,颇有一种内敛气质。右边的遒美健秀,飘若游龙,内蕴锋芒。
马文才眼中燃起火焰,明明是王复北的更好,山长却判常无名胜出,实在不公。“山长,学生不才,认为右边的这幅笔精墨妙更胜一筹。”
陆时审视了半晌,若以私心论,常无名的比王复北的更得他意,书法不是临摹,太过相像反失了自己的味道。
但他身为士族若是为寒门讲话不妥,干脆闭口不言。
此时,王复北在书童的搀扶下也来到山长面前,说道:“常无名一介寒门庶子,哪里比得上我太原王氏在书法上的家学渊源?”
不要以为他不知道山长就是为了留下那些贱民故意打压他。
山长坐在上首先是打量了一眼刚走过来的常无名、梁山伯、祝英台等人,见他们神色镇定,隐有忧色,没有说什么。
又看向一旁忿忿不平王复北以及欲言又止的马文才,说道:“要不我的位置,你们坐。”
见山长动怒,马文才拱手道:“学生不敢!”
王复北则继续梗着脖颈,愤愤道:“我只是想求个公道。”
“公道!”山长瞥了王复北一眼,“什么是公道?是你纵奴行凶是公道?苛待书童是公道?还是只许你赢是公道?”
山长看着王复北,吹胡子瞪眼,继续说道:“你的公道是公道,别人的公道就是狗屁吗?”
第一次见大儒风范的山长爆出粗鲁之语,不少人忍俊不禁,笑出了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