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仑中文网

北仑中文网>红楼同人之绛珠重生 > 第50章(第1页)

第50章(第1页)

“好多了,”黛玉笑着点头,把信纸收进抽屉,“还说要画蔷薇图给我呢。”

“那太好了!”湘云拉着黛玉的手就往外走,“等姑父来了,咱们请他去玉泉山赏梅,比苏州的梅花定不差!先放风筝去,放晦气,放了风筝,姑父的病准好得更快!”

黛玉被她拽着,脚步轻快了许多,走到院门口,正撞见迎春和探春。迎春手里捧着个布包,里面是她新绣的蔷薇香囊,粉缎面上绣着几朵蔷薇,针脚细密,花瓣边缘还用金线勾了圈,像沾着露水;探春则拿着支新制的玉簪,簪头雕着朵蔷薇,花心嵌着颗珍珠,“这是我让银楼打的,听说苏州的蔷薇最有名,配你正好。”

“二姐姐这香囊绣得真像,连花萼上的细毛都绣出来了。”黛玉拿起香囊,指尖拂过用粉线绣的花瓣,“这配色用了胭脂兑白粉吧?比真的蔷薇还多了几分娇憨。”

迎春的脸微微发红,捏着衣角道:“是……是三妹妹教我用了打籽绣,说是这样花蕊更饱满,像刚结的果子。”

探春在旁补充:“我还让她在香囊底绣了片叶子,用墨绿线绣的,你看,叶脉都清晰得很,这样才显得有生气。”

众人正说着,宝玉提着个风筝架子进来,上面缠着线轴。“听说姑父身子好转,特意扎了这只‘平安鹤’,”他举起风筝,是只白鹤,翅膀展开有半人高,“放这风筝,保佑姑父平安康健,早日来京。”

湘云拍手道:“还是宝二爷想得周到!快走快走,放风筝去!”

一行人往沁芳闸去,路上的草芽刚冒头,嫩得像翡翠,风里带着泥土的腥气,混着花香,是春日独有的味道。贾母和王夫人已经在闸边的亭子里坐着,见她们来,笑着招手:“快来放,刚让小厮们备了些好酒好菜,放完风筝就在这儿吃午饭。”

宝玉先把“平安鹤”放上了天,风筝越飞越高,像只真的白鹤在云端展翅。湘云的凤凰风筝也飞了起来,和白鹤并肩,引得小丫头们拍手叫好。迎春拿着只蝴蝶风筝,手有些抖,宝玉走过去帮她牵着线:“别慌,顺着风放,轻轻一拉就起来了。”

迎春点点头,按宝玉说的,慢慢放线,蝴蝶风筝果然晃晃悠悠地飞了起来,她眼睛一亮,嘴角漾起笑意,比平日里活泼了许多。“飞起来了!真的飞起来了!”

黛玉站在岸边,看着天上的风筝,像一群彩色的鸟儿,心里忽然觉得敞亮。前世收到父亲的信时,总是伴着焦虑和不安,如今却有这么多人陪着,连放风筝都想着为父亲祈福,这样的日子,原是她从前不敢奢望的。

放了会儿风筝,众人坐在亭子里歇脚,丫鬟们端上点心,有玫瑰酥、杏仁酪,还有苏州运来的松子糖。贾母拿起块松子糖递给黛玉:“这是你姑父让人捎来的吧?说你爱吃这个。”

黛玉接过来,放在嘴里慢慢含着,松子的香混着糖的甜,像父亲的声音在耳边:“慢点吃,别噎着。”眼眶又有些发热,却笑着点头:“是,谢谢老太太。”

宝玉给黛玉倒了杯茶:“姑父要来京,咱们得提前收拾屋子,就住蘅芜苑吧,那里清静,离潇湘馆也近,你们说话方便。”

湘云街道:“我让厨房学做苏州菜,松鼠鳜鱼、响油鳝糊,保证姑父吃了想家!”

迎春也小声说:“我……我想给姑父绣个靠垫,绣苏州的园林,让他看着就像在苏州一样。”

“好啊,”黛玉笑着点头,“二姐姐的绣活越来越好,姑父见了定喜欢。”

午后的风渐渐大了,天上的风筝飞得更高,线轴转得飞快,像在唱着歌。黛玉望着那只“平安鹤”,心里默默念着:父亲,你看,京里有这么多人疼我,你要好好的,快来看看这热闹,看看我如今的日子,比从前好上千倍万倍。

回到潇湘馆时,夕阳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,像打翻了胭脂盒。紫鹃把苏州寄来的《蔷薇图》展开,画工细腻,蔷薇开得热热闹闹,藤蔓缠绕着竹篱,像极了她小时在苏州住的院子。

“姑娘你看,这画里的蔷薇,跟二姑娘绣的一个样。”紫鹃笑着说,“姑父定是想姑娘了,才画这个。”

黛玉摸着画中的蔷薇,忽然笑道:“是啊,他定是想我了。”

夜里,黛玉坐在灯下,提笔给父亲回信,字里行间都是平安和欢喜,说京里一切都好,姐妹们待她极好,老太太和舅母也疼她,让他安心养病,盼着秋凉相见。写完信,她又在信末画了朵小小的蔷薇,像父亲寄来的画上那样,带着露水,透着生机。

立夏之趣

立夏一过,园子里的绿意就像泼翻的翡翠,浓得化不开。潇湘馆的竹影在地上织成密网,廊下的蔷薇爬满了架子,粉白的花瓣落了一地,紫鹃扫起来装在锦囊里,说是“晒干了能做香包”。黛玉披着件藕荷色的纱衫,坐在窗边翻《农桑辑要》,案上的青瓷碗里盛着新摘的樱桃,红得像玛瑙,映得书页上的字都染了点甜意。

这日清晨,黛玉正让雪雁研新墨,忽闻院外传来湘云的声音,像浸了蜜的枇杷:“林姐姐!快来看我带了什么稀罕物!”

帘子一掀,湘云捧着个竹篮进来,里面装着些圆滚滚的青梅,青中带黄,还沾着绒毛,篮子边放着个小陶罐。“这是茗烟从城外梅林摘的,刘嫂子说能泡青梅酒,还能做青梅酱,酸溜溜的开胃得很!”她把陶罐往桌上一放,“这里面是昨儿新酿的酸梅汤,加了冰糖,我偷尝了口,酸得人直皱眉,却越喝越想喝!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