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仑中文网

北仑中文网>红楼之绛珠传 > 第59章(第1页)

第59章(第1页)

黛玉脸一红,低头抚着玉簪,冰凉的玉质透着暖意。她知道,这一世的及笄礼,因为有这么多人疼惜,定会像院角的柿子,结得满满当当,甜得人心头发颤。

及笄前一夜,黛玉坐在灯下,看着案上摆好的三加礼器:初加的木簪、再加的金步摇、三加的玉簪,像串起了她的前尘与今生。窗外的月光透过梨树枝,在地上织成银斑,像谁撒了把星星。她提笔在红笺上写下:“及笄逢盛世,亲友绕膝前。旧岁愁云散,明朝月更圆。

及笄礼成

霜降这日,天朗气清,老宅的柿子红透了枝头,像挂了满树的小灯笼。礼棚的红绸在风里飘得像火焰,鎏金灯笼下悬着“鸾凤和鸣”的彩球,早来的宾客围着看案上的礼器,银盆里盛着清水,铜镜擦得能照见人影,三支簪子并排摆着——木簪朴素如初心,金步摇璀璨似年华,玉簪温润若岁月。

黛玉坐在妆镜前,苏姨娘正为她梳发,青丝如瀑,梳成垂挂髻的样式。“咱们颦儿的头发真好,”苏姨娘用桃木梳轻轻拢着,“像你母亲年轻时,又黑又亮。”镜中的少女眉眼清润,褪去了稚气,添了几分沉静,月白襦裙衬得肌肤胜雪,鬓边暂时簪着朵新鲜的白梅。

“姑娘,老太太和太太来了!”紫鹃掀帘进来,话音刚落,贾母就拄着拐杖走进来,身后跟着王夫人和众姐妹。贾母拉着黛玉的手,摩挲着她的指节:“我的心肝,今儿个可是大日子,看这模样,比画里的嫦娥还俊。”

王夫人递过个锦盒,里面是支赤金点翠的凤钗:“这是我给你备的‘三加’之礼,比宝玉那孩子挑的玉簪更显庄重。”

湘云凑到镜前,举着自己的金步摇:“还是我这‘再加’的最好看!林姐姐戴上定像凤凰下凡!”引得众人笑起来。

正说着,赞者的唱礼声传来:“吉时到——请加笄者出!”

黛玉深吸一口气,跟着引礼的嬷嬷走出内室,来到礼棚下。宾客们纷纷起身,目光落在她身上,带着笑意与祝福。林如海站在东侧,身着官袍,神情庄重又难掩激动;贾母坐在西侧的主位上,是今日的正宾,手里握着那支木簪,预备行“初加”之礼。

“初加——”赞者高声唱喏。

贾母颤巍巍走上前,用银盆里的清水净了手,拿起木簪,轻轻簪在黛玉发间。“愿吾女,修己以敬,德容兼备。”她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温润,像春雨落在新苗上。黛玉屈膝拜谢,起身时,眼角瞥见父亲用帕子按了按眼角。

“再加——”

王夫人执金步摇上前,流苏轻晃,映得黛玉脸颊微红。“愿吾女,温良贤淑,福禄绵长。”金簪入发,添了几分明艳,却不失端方。

“三加——”

苏姨娘捧过王夫人的凤钗,玉指轻绾,将凤钗稳稳插在髻心。“愿吾女,平安顺遂,喜乐一生。”凤凰衔珠,在日光下闪着暖光,像把未来的日子都照得亮堂堂。

三加礼毕,黛玉向宾客行拜礼,转身时,与人群中的宝玉目光相撞。他穿着宝蓝锦袍,手里捧着个锦盒,见她看来,竟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,耳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。

接下来是醴礼,黛玉接过贾母递来的酒盏,浅啜一口,甘甜的米酒混着桂花香气,暖得人喉头发柔。宾客们纷纷道贺,说着“林家有女初长成”的吉利话,院角的戏班子唱起《麟趾》,乐声融融,像淌着蜜的河。

午后的宴席上,湘云非要拉着黛玉划拳,却总输,被罚吃了好几块寿桃酥,鼓起腮帮子像只小松鼠。迎春端来自己绣的荷包,墨缎上的寒梅沾着金线,“这是……给你的及笄礼,愿你……像梅花一样,年年盛放。”

探春则送上本手抄的诗集,里面是她和黛玉这些年唱和的诗,“往后日子长,咱们还要写更多诗,编一本厚厚的诗集。”

宝玉最后送来礼物,是个小小的紫檀木匣,打开来,里面是块暖玉,雕着“潇湘”二字,玉上系着红绳。“这是我寻了半年的暖玉,冬天戴在身上不凉,”他挠着头笑,“比凤钗朴素些,却……却能时时陪着你。”

黛玉接过暖玉,触手温润,像捧着颗滚烫的心。她忽然想起前世及笄,只有紫鹃陪着,一碗清粥,一盏孤灯,哪有这般热闹。如今满座亲友,笑语盈堂,连空气里都飘着甜意,才知这人间至幸,原是被人放在心尖上疼惜。

傍晚送宾客时,贾母拉着林如海的手:“如海啊,你看颦儿如今多好,往后有合适的人家,可得仔细挑。”林如海笑着点头,目光落在不远处正和姐妹们说话的女儿身上,眼里的笑意像化了的春水。

黛玉站在梨树下,看着夕阳把礼棚的红绸染成金红,苏姨娘为她取下凤钗,换上宝玉送的暖玉。“这玉好,”苏姨娘摸着玉上的纹路,“贴身戴着,像有人时时陪着。”

风吹过枝头,熟透的柿子“咚”地掉在地上,裂开甜软的果肉。黛玉摸着发间的木簪——那是初心未改,看着腕上的暖玉——这是未来可期。

夜里,她坐在灯下,将今日收到的礼物一一收好,最后拿起那支木簪,在日记里写下:“及笄逢暖日,亲眷绕庭前。簪起前程路,花开月更圆。”…

宝钗生辰宴

立冬刚过,京城就落了场小雪,老宅的梨树枝桠上积着薄雪,像开了满树的梨花。黛玉披着件石青色的斗篷,坐在书房的暖炉边翻书,案上的青瓷瓶插着几枝蜡梅,金黄的花瓣顶着雪粒,香得清冽,混着炭盆的暖意,倒让人忘了窗外的寒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