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仑中文网

北仑中文网>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[天幕 > 6070(第6页)

6070(第6页)

奶奶当然非常心疼孙女,一边揉着年年的屁股,一边念叨她走路不小心。

沉默寡言的爷爷也没忍住说了她两句,大意就是明月这孩子从小走路就不怎么稳当,年轻的时候摔一跤没啥事,等到了他这个年纪,摔一跤就不得了。

爷爷奶奶的念叨让明月很是受用,在她眼里,这些话当然并非训斥,而是老一辈人别扭的关心。

当然,因为这件小事,奶奶非要去菜市场买些排骨回来炖,就完全没必要了。

明月从前还是很爱吃排骨的,但自从初中时奶奶在小区门口被三轮车撞骨折一次、高中时奶奶又在她学校门口被小电驴撞骨折一次,让她连着吃了六年的排骨后,明月就对任何排骨做的菜都敬谢不敏了。

美滋滋地饱餐一顿后,明月回到了自己的卧室,发现之前扔到垃圾桶里的那瓶过期牛奶,如今又安安稳稳地站在桌子上了。

明月哭笑不得,得亏她了解自己的奶奶,不然肯定以为发生什么灵异事件了。

她把牛奶塞进包里,准备回头直接扔到远一点的垃圾桶,转头唤出了系统,本以为系统的题目又要回归到数学物理化学,但明月定睛一看,发现竟然还是开放式文学类题:

【请宿主从唐诗、宋词中挑选出最喜欢的五首,并按照喜爱程度排序,并说明理由。】

“系统,你学坏了。”明月的脑海里哗哗闪过一堆喜欢的诗词,忍不住抱怨道,“不知道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的道理吗?”

系统就这样出题,明月也只能按要求答题,反正问的是自己最喜欢的,也不用考虑别人怎么想。

虽然唐诗宋词有那么多首,但真正挑起来还挺容易的:诗仙李白一首,诗圣杜甫一首,豪放派苏轼一首,婉约派李清照一首。

最后一首明月也没怎么犹豫,选择了“孤篇盖全唐”的《春江花月夜》,张若虚这一首诗顶别的诗人好几首,实在是太值了。

但这还只是初选。

李白一生写了那么多诗,突然问明月最喜欢哪一首,她还真是难以抉择。

更不要说,这样的选择她还要再做三次。

其实她要真是某位诗人或词人的激推也就好了,根本不用纠结,直接全选这人的作品就好了。

但遗憾的是,明月是一个博爱的人,只能像现在这样忍痛做取舍了。

折腾了半天,明月终于打好了草稿。

之前抱着年年录视频时只给自己用大头特效挡了脸,并未给小狗挡脸,渐渐地,年年在这个账号里也拥有了几个专属粉丝,明月也习惯了每次答题都带上小狗一起。

年年被奶奶投喂得肚子圆滚滚,乖乖地窝在主人怀里撒娇,明月就这样开始了答题:

“今天要从唐诗宋词中挑选五首自己最喜欢的出来,并且给这五首排序。”

明月狡黠一笑:“事先说好,这题本身就非常主观,我的回答也全是从心之选,排序更是完全不具有权威性,大家看个乐子就好。”

第64章云想衣裳,子美诗苦惊觉世间之事,仿……

“被选中的五首诗词分别是,李白的《清平调·其一》,杜甫的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,苏轼的《定风波》,李清照的《声声慢》,还有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。”明月照例是按照总分总结构回答问题。

因为之前回答“唐朝人”那个问题时,明月专门讲过一次李白,那次的回答里,她背了好几首李白的诗,但时间过去得太久,具体背的是哪几首,她实在是记不清了。

自己的视频内容能不重复还是不重复的好,李白的诗有那么多,想选一首之前没背过的也不是很难。

回想着当时的心情,明月猜测自己肯定是选了几首耳熟能详的短诗,既然如此,这次就选一首比较冷门的。

有一说一,《清平调·其一》还真算不上冷门。

《清平调》是李白奉诏为杨贵妃写的组诗,一共有三首,前两首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出发赞颂牡丹和杨贵妃,最后一首承接前两首,借鲜花美人吹捧唐玄宗,本质上还是一组颂圣诗。

明月选的“其一”,是被选入了高中课本的那一首“云想衣裳花想容”,这一首的名气应该是三首里面最高的,后面的两首就没有那么脍炙人口了。

讲诗当然要先背诗,明月背完这首七言绝句后,开始了逐字逐句的分析,全靠从前上学时答语文古诗题的模板和套话,她硬着头皮答了这一段,说完自己都笑了:“up主也是胆子大了,竟然敢点评起诗仙的诗句了。”

“这样的诗,字字句句浑然天成,让后人照着模仿都模仿不出来。”明月一直觉得,文字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想象,任何人读了这首诗,脑海中杨贵妃的模样都会变成神女,“词藻惊艳,字字风流,句句旖旎,宛如天赐,杨贵妃绝世仙葩一般的美貌和气质随之跃然纸上。”

明月是对的,诸朝人根本不在意她会怎样解读这首诗,任何人读了这首诗,都会被李白带到群玉山头,仙境瑶台,花前月下,匍匐在在文字编写出的昳丽神女脚下。

“这李白,在诗这一道上,确实是位奇才。”李世民嘴上说着夸赞的话,眉头却依旧紧皱着,如果明女郎之前未曾讲过李隆基的事迹就好了,他一定能静下心来品味这首佳作,但一想到这家伙搞出了安史之乱,害死了那么多无辜的大唐百姓,他便怒火中烧,“可惜这样的诗才,却被李隆基用到了赞颂自己的美貌妃子之上。”

因为之前明月语焉不详,唐朝君臣至今以为安史之乱后,大唐便亡了,所以先前改立李治为太子时,反对者不仅有拥护嫡长子继承制的人,还有厌恶亡国之君李隆基的人。

如今跟随明女郎读这首诗,他们丝毫感受不到杨贵妃的美丽,只觉得李隆基这个皇帝沉迷女色荒淫无度,有人脑子转得快,此时不由得悚然道:“这杨贵妃,不会就是明女郎之前所说的杨玉环吧?”

明月不记得自己答过什么,但唐朝君臣可是记得一清二楚:“是了,先前明女郎讲李白时,说过此人很有名的事迹是力士脱靴,贵妃磨墨,说不定就是作此诗时发生的事情。”

明女郎之前是提到过李隆基罔顾人伦,强夺儿媳杨玉环,但并未提到他竟然堂而皇之地把她封为了贵妃,某些善于为同类开脱的男人趁机装模作样道:“这杨玉环魅惑君王,毫无后妃之德,哪里是什么瑶台仙子,不过是祸国殃民的妖妃罢了。”

长孙皇后嘴角划过一丝讽刺的笑意:功绩都是男人的,过错都推到女人身上,能说得那么冠冕堂皇,这样的脸皮厚度,她真是叹为观止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