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似乎又回归了某种“常态”——
赵庚旭恢复了每日到尚书房点卯的日子。天天准时(偶尔不准时)到尚书房打卡,日常将太傅们气得吹胡子瞪眼、血压飙升。
这日,讲授书法。
须发皆白的书法大家刘太傅正谆谆教导:“书法之道,在于心静,在于腕稳,在于一笔一划的磨砺之功。
今日临摹《晚亭集序》,需体会其翩若惊鸿、婉若游龙之神韵,切忌浮躁……”
众皇子们纷纷铺开宣纸,研墨掭笔,开始屏息凝神地描摹。
赵庚旭也拿起笔,却不像旁人那般小心翼翼。
他歪着头打量了字帖片刻,然后果断下笔,手腕飞快地移动,发出“唰唰唰”的声音,不像在写字,倒像在刷墙。
不过片刻功夫,他就举起自己的“大作”,声音洪亮:“太傅!学生写完了!”
刘太傅正闭目养神,体会着书法的意境,被这一嗓子吓了一跳。他皱着眉走过去,低头一看。
只见宣纸上是一堆歪歪扭扭、粗细不均、甚至有些墨点都晕染开来的“鬼画符”,勉强能认出是《晚亭集序》的字,但结构松散,笔画潦草,毫无美感可言。
“这……这……”刘太傅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,“九殿下!你这写的是什么?!书法之道,贵在沉心静气!你这般浮躁,犹如鬼画符,简直亵渎经典!”
赵庚旭却一脸坦然,甚至带着点小得意:“太傅,您这话就不对了。学生这是在实践‘高效书法’!”
“高……高效?”刘太傅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。
“对啊!”
赵庚旭振振有词,“您想啊,王老写《晚亭集序》的时候,那是酒后微醺,心情畅快,灵感勃发,这才一气呵成。
这说明什么?说明真正的艺术需要激情,需要效率!像他们那样慢慢描。”
他指了指旁边才写了两三个字的兄弟们,“磨磨蹭蹭,灵感早就跑光了!
写得再像,也只是没有灵魂的复制品!学生这叫‘捕捉第一感觉’!”
刘太傅被他这套歪理说得一愣一愣的,差点没背过气去:
“荒……荒谬!强词夺理!没有扎实的功底,何来的灵感?没有千百次的临摹,何来的自我风格?你这分明是偷懒耍滑!是……是对书法的侮辱!”
“太傅,您这思想就僵化了。”赵庚旭摇摇头,一副“您不懂”的表情。
“过程不重要,重要的是结果和效率!您看,我虽然写得快,但是不是每个字都写出来了?意思是不是都表达清楚了?这就够了嘛!”
“何必在乎那些细枝末节?把节省下来的时间,去体会更多文章的精髓,岂不是更好?”
“你……你……”刘太傅指着赵庚旭,手指颤抖,气得话都说不利索了。
“朽木不可雕也!粪土之墙不可圬也!罚你!今日罚你将《晚亭集序》工工整整抄写十遍!不!二十遍!少一遍都不行!老夫要看看你的‘效率’还能不能快起来!”
这种熟悉的、血压拉满的感觉!
虽然经历了天幕事件,知道这小子未来,但现在看九皇子上课,那副看似认真听讲实则随时准备拆台,还是气血翻涌!
当然,这并不影响赵庚旭迟到还是照旧迟到,逃学的概率比起之前确实有所减少,但绝不是没有。
旁边其他皇子们早就憋笑憋得满脸通红,肩膀不住地抖动。
而赵庚旭的内心os:唉,这些老夫子,一点都不懂得变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