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怎么会在这里?独自一人?在咖啡馆?
这太不像她了。
我几乎能想象她鼓起多大勇气,才踏出了这一步。看着她低头阅读剧本的侧影,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单薄,却莫名有种……安静的坚定。
那一刻,片场里所有的挫败和烦躁,仿佛瞬间被这意外的一幕抚平了。
她在这里。在离我不远的地方。和我们一样,在为《星墟》努力着。用她自己的、艰难的方式。
一股暖流混合着难以言喻的感动,涌上心头。
我立刻对助理小圆说:“去那家咖啡馆,买些点心饮料回来,给大家分一分。顺便……”我顿了顿,压低声音,“给靠窗那位穿灰色开衫、看剧本的女士,单独点一份她可能喜欢的甜点和热饮,就说……是剧组的心意,感谢所有幕后人员的辛苦。”
我不能直接过去打招呼。那会惊扰她,毁掉她好不容易构建起来的、这片刻的安宁。
但我可以做点什么。让她知道,她不是一个人。她的努力,有人看见。
小圆心领神会,立刻去了。
我重新将目光投向片场,深吸一口气,感觉胸腔里充满了新的力量。
陈灏的状态我无法改变,但我可以更加极致地塑造我的叶文婧。用更深刻的“隔绝”,更决绝的“内在引力坍塌”,去填补对手表演的苍白,去强行拉出那根悲剧的张力弦。
十分钟后,拍摄继续。
当陈灏再次念出那段劝阻的台词时,我没有像之前那样只是被动地“隔绝”,而是抬起眼,目光仿佛穿透了他,投向一个他永远无法理解的、星墟深处的奥秘。我的语气平静,却带着一种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的、冰冷的决绝:
“这里的法则已经改变。你的逻辑,在这里……是噪音。”
我说出了那句,苏晴曾在线上会议里,用以捍卫叶文婧灵魂的台词。
陈灏显然愣了一下,似乎没料到我会临时加入剧本外的词句。但他很快接了下去。
而这一次,因为我更极致的“抽离”和那句点睛之笔的“噪音”,反而逼出了他一丝真实的、被彻底拒绝后的愕然与无力感。
“卡!”李导的声音响起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,“这条不错!过了!”
我微微松了口气,下意识地再次望向咖啡馆的方向。
小圆已经回来了,对我悄悄比了个“OK”的手势。
阳光依旧温暖地照耀着那片玻璃窗。
我不知道苏晴是否收到了那份微不足道的点心,也不知道她是否猜到了来源。
但我知道,在这个平凡的午后,在片场与咖啡馆这短暂的空间交错中,我们完成了一次无声的、双向的奔赴。
她在努力走向外面的世界。
而我,在努力将她创造的世界,带到更多人的面前。
微光,正试图连成一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