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见济是一个纯粹的人。他开办诗刊,并不是为了赚钱。主要是他不想看着诗词歌赋在这个时代被遗忘。至于礼部,他们哪怕心里有意见,也是不敢提出来的。谁叫人家是太子呢?赚钱事小,陪太子读书事大。太子这个身份很微妙,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下一任皇帝就是他了。大明不像大唐,一般都可以顺位继承的。而且,太子如今的表现不算太差,虽然不是最好的,但他的生母是皇后,这就是他最大的优势。从现在的一点点迹象可以表明,太子朱见济,只要不是自己作死,登上皇位指日可待。有时候,下任皇帝的选择,不一定要最出色的,而是最适合的。朱见济出生于朱祁钰还是郕王的时候,意义非凡。最让人刻骨铭心的,不是锦上添花,而是雪中送炭。当时的君父,地位不显,还屡遭孙氏针对,削减供奉。朱见济的出生,成为了他黑暗中的一道光,苦难中的一杯甘霖。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,只有朱见济本人,他对自己很没有信心。二弟的优秀,让他非常有紧迫感。如果有人问:“朱见济,你到底想不想当皇帝?”“想,当然想!”“只是,有比我更适合的人。”朱见济对皇位并没有那么执着,他之所以在乎,是因为太子这个身份。既然父皇赐予我“太子”之职,那我就要德行配位。最起码的,不能让父皇丢脸。不能让其他人觉得,我配不上这个“太子”的身份。如果朱见济不是太子,或许他不会那么拼命。可惜,他是。再看朱见澄,他来到刑部后,依旧采用文化攻势。"小说"、“戏曲”这两种表达方式,其实跟刑部牛头不接马嘴。但不可否认,此为最好的一条路。刑部按要求在民间招募作者,在朱见澄的监督下,三个月后,终于完稿。他认真的审阅,一旦发现哪里情节写得不够吸引人,当场就要别人修改。因为,朱见澄本身就是一个作者,他懂得如何能够抓住读者的心。刑部一次性推出五本刑侦小说,书名也是极其炸裂。《刚穿越就被斩首,怎么办?》《什么?我强上了宰相女儿?》《探案有功,太平公主非要嫁给我!》清一色的炸裂书名,让人看到之后第一眼,就挪不开视线。刑部尚书找到营部尚书钱远鹤,希望对方配合一下宣传。营部肯定没有什么意见,对于他们来说,小事一桩,顺手而为。跟《风月颂》的宣传造势很像,营部直接在天书阁门口拉起来横幅,告诉全体客宾,上架新书了。当然,在此之前,先下架了《风月颂》的宣传海报。你的销售量那么低,如果不是礼部官方出书,说真的,早就下架了,还会留你到现在吗?许多客宾来到天书阁淘书,因为小说行业日渐发达,许多文人涌入,都想一书成神。作者的水准高低不平的,而且一个题材火爆了之后,很容易其他人也跟着仿写。这就让读者感觉吃到了屎一般难受。因此,很多人笑称,来天书阁就是为了“屎里淘金”。这不,今天的天书阁大门,高悬着一条横幅,只见上面写着。【刑部亲颁小说,天下讼狱之圭臬!】“什么?刑部也来写小说了?”“这么卷的吗?还要不要给其他人活路呀?”“我倒想看看,刑部发布的小说,到底是一坨还是一斤。”《风月颂》也是礼部亲颁的官方着作,结果让人大失所望。这下好了,刑部也来凑热闹?刑部,在民众心里,是一个十分特别的部门。怎么形容呢?就像人一样,不食人间烟火,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。六部,每一部都可能会发布小说,唯独除了刑部。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呀。于是,很多人就想过来品尝一下咸淡。+++++++++++当他们走近书架一看,全都目瞪口呆。尼玛,这书名!真是刑部亲颁的小说吗?不会是套壳吧?然后,有人将书本翻了个身,一看。好家伙,还真是刑部亲颁的,那个公章做不了假。谁敢骑在太岁头上拉屎呀?你敢伪造公章吗?还是刑部的?“这书名,不得不看了。”不管是不是标题党,反正这书名成功的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。前面说过,小说,都是解封的,随便你翻阅,不过数量有限,讲究一个先到先得。但是诗刊这种小众书籍,通常只会贴出几首比较有代表性的诗歌出来,你是看不到全文的。买诗刊,你就是在开盲盒。这次天书阁相当大气,直接放出一百本试看版。但由于关注度太高,一堆人蜂拥而上,导致很多人失之交臂。排队实名领取,没过一分钟,就被抢空。那看不了的人怎么办呢?对不起,你只能掏钱自己买。一本小说卖10两,真的不算便宜,当然也不算贵,属于是相比正常价格,稍微高那么一点点。许多抢到试看版的书生,美滋滋的拿着小说找一处空地坐下。有很多人凑上来问道:“怎么样?写得如何?”“别急,我还没开始看呢。”“那你快呀!”“嘿嘿。”书生马炜,抢到的那本试看版,正是《探案有功,太平公主非要嫁给我!》。开头第一句话,就让他绷不住了。【崔阳,我怀孕了。】说出这句话的人,正是太平公主。这剧情,真是太操蛋了。虽然唐朝民风开放,倒也不至于此吧?再往下一看,坏了,原来不是唐朝,而是一个虚构的架空朝代,糖朝。好好好,这么写是吧?旁人看到马炜的脸色变换,他们也忍不住凑上去一看。“”就凭这句话,这书!买了!:()土木堡之变后,我发动夺门之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