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乡亲顿时恍然。
这化肥可是不好抢的,隔壁村有人排了好几天都没排上,只有吴老二一家提前买到了肥料。
荷叶村乡亲们对给地用化肥这事普遍有些犹豫。倒是听说桃花村那边的地产都翻了倍,可人家那不是有墨宗大学院的大师坐镇亲自指导嘛。他们荷叶村可是没有大师,使用这肥料全靠给赠送的纸册子。村里有的人连字儿都认不全呢,哪看的懂这玩意。
难不成是这化肥厂的东家,听说他们村有人买了化肥,所以特地跑过来教授方法了?
吴二婶可管不了村里人都怎么想,她现在正忙着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。
我二叔是个老实稳重的庄稼汉,说话实实在在的,当听说冉昱等人是来帮他们家犁田的,顿时忙不迭的摇头。
“使不得,使不得,那可使不得,犁田这伙计可要累死人的。”
“不用人犁田。”
冉昱这样说,吴二叔反而更为难了。
他们家原来是有一头耕牛的,结果前段时间家里的娃子放牛没看住,牛摔下山坡断了腿,到现在还没养好。
牛是农人耕地的主力,牛要是不能动,那就得人来补上。种田是有农时的,早了晚了都不行,所以吴二婶子才急急忙忙赶回老家,要跟着自家男人一起下地干活。
他们都是打小干过这活计的。以前没有牛,起早贪黑拼死拼活,一家子人也能把这地犁完。
现在换了这两个小少爷来掺和,能不能干得成且不说,万一累坏了人,或是耽误了他们耕种,那不就出大事儿了吗?!
“也不用牛。”
冉昱笑着指了指自己身后的那辆小三轮车,问吴二叔道。
“二叔,能把你家的农具给我看看吗?要是得用我们用这内燃车帮你犁田!您放心,我们就想试一试,你要是觉得不行,那我们便收工,肯定不耽误您家的田地!”?
第119章、
犁田原本就不是什么精细的活计,牛都能干,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。
既然冉昱都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,吴二叔和吴二婶也没有理由拒绝,便痛快的答应先用自家的一块田亩做实验。
吴二叔回去院子里找出了自家用的曲辕犁,他家的梨是农人最常用的款式,在传统曲犁的基础上改进完善,犁辕更短更弯曲,缩减掉策额、压镵等复杂部件,使结构更加轻巧,使用灵活,耕作效率也更高。
冉昱先测量两人一下吴家曲辕犁的尺寸,觉得和自己之前预估的差不多,应该可以安装到小三轮车尾部的固定架上。
他请两位亲兵大哥帮忙,先把车斗中放置的鱼油桶搬了出来,然后卸下车斗,改为安装吴家的曲犁。
好在吴家的曲辕犁也不算大,放在小三轮的后面虽然有些突兀,但看久了反而会觉得同为钢铁结构十分搭调,有种诡异的同步感。
“这东西就相当于牛。”
冉昱一边干活,一边跟吴二叔和吴二婶解释道。
“它不用喂草,给些油就能走,操作好了可以一直犁地不停歇,但是需要有人坐在上面操作。
说着,他便招呼陈颖达和亲兵大哥把油桶搬过来。
一旁的洪大脑袋这才明白,原来这鱼油不是用来走亲戚串门的,而是给这怪模怪样的小三轮的,这就是小三轮的“草料”。
“呀,机关不都是烧煤的吗?!怎么还有喝鱼油的,这真能跑得起来吗?”
跟他一样质疑的村民也不在少数,就连吴二婶心中都有些打鼓,眼中露出担忧的神色。
她在阳坡做生意,店铺对面就是青州兵器局,比荷叶村的乡亲们多长了不少见识。她知道城里的蒸汽机是烧煤炭的,而且烧的还得是精细煤,不然机器走起来没力气,还会冒出呛人的黑烟。
鱼油的确能烧,但这玩意毕竟是从码头直接拉出来的,鳞片鱼骨啥的都混在里面,他们做食间的店家都不用。七郎这小三轮车做得如此精细,结果就灌这给两大钱就能用的玩意儿,可别把这机器给烧坏了!
“好了。”
冉昱调试好设备,又将铁球加热完毕后放入燃烧室,然后便跨上了小三轮车。
内燃机启动的嗡鸣声让所有围观者都竖起了耳朵,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这样奇怪的声音,竟然还有点震耳朵。
冉昱也没想到加入鱼油的噪音会这样大,这果然和烧煤油的时候不大一样,空气中还飘来一种鱼腥味。
煤油是精心提炼出来后的工业产物,尤其注意对杂质的去除,成分相对单一。但鱼油却不一样,这就是他在码头上随手买的最便宜的杂油,别说提纯了,里面的浊汤里还混着不少下货,有味道是一定的。
“能行吗……?”
陈颖达靠了过来,鬼鬼祟祟地压低了声音。
“其实我还揣了一壶煤油,不行咱们还是换煤油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