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仑中文网

北仑中文网>重生为牛的 > 第11章 表露心迹(第1页)

第11章 表露心迹(第1页)

春雷滚过天际,惊醒了沉睡一冬的山野。绵绵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,也催生了靠山屯人心底那股被刘海点燃的、混杂着渴望与不安的躁动。

新房的堂屋里,烟气缭绕。刘海、二狗、刘富贵,还有七八个最终下定决心跟着干的村民围坐在一起,大多是三西十岁的壮劳力,脸上带着庄稼人特有的质朴和一丝破釜沉舟的决然。桌上摊开着刘海手绘的规划图,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地块、品种和面积。

“后山阳坡那五十亩缓坡地,土质松软,排水好,光照足,最适合种柴胡。”

“东沟那片背阴的三十亩,湿度大点,种黄芪正好。”

“靠近河边那二十亩沙壤地,种板蓝根,这玩意儿喜湿……”

刘海指着图纸,声音沉稳,条理清晰地将从吴站长那里学来的知识,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解给众人听。他不再是那个只凭记忆和胆气采药的少年,而是真正有了技术底气的带头人。

“种子和前期肥料,我先垫上,大家按登记的面积来领,等卖了药材再从我那份里扣。”刘海拿出那份厚厚的、用油布包了好几层的贷款,“地租,按咱们之前说好的,一亩地一年十块钱,年底结算。”

看到那厚厚一沓“大团结”,在场的汉子们呼吸都粗重了几分,眼神更加坚定。真金白银,比什么口号都管用。

“海子,你就说咋干吧!俺们听你的!”一个叫根生的黑壮汉子瓮声瓮气地表态,他是村里有名的实在人,肯下力气。

“对!听海子的!”

众人纷纷附和。

刘海心里松了口气,他知道,最难的第一步,算是迈出去了。

接下来的日子,靠山屯东边那片以往荒芜的坡地,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。二狗和刘富贵成了监工,按照刘海的图纸指挥划分地块;根生带着几个壮劳力挥舞着镢头、铁锨,深翻土地,清理碎石杂草;一些跟来的妇女老人,则负责细致的平整、起垄工作。

刘海更是忙得脚不沾地。他不仅要统筹全局,还要亲自示范如何播种、覆土、施肥。每一种药材的种植要求都不同,柴胡要浅播,黄芪的种子需要特殊处理,板蓝根的间距有讲究……他穿梭在各个地块之间,耐心讲解,亲手纠正,汗水混着泥土,把他那身旧衣服浸得透湿。

柳秀珠也没闲着。她主动承担起了后勤工作,每天烧好一大锅开水,放上些清热解毒的草药,用木桶挑到地头,供大家饮用。中午,她还和几个愿意帮忙的婶子一起,蒸好馒头,炒上大锅菜,送到工地上。她话不多,只是默默地做着这一切,但每一个喝到她递来的水、吃到她做的饭的村民,都能感受到这份无声的支持和温暖。

整个靠山屯的目光,都聚焦在这片热火朝天的土地上。观望的人越来越多,议论也从未停止。

“搞得阵仗挺大,谁知道秋天能收个啥?”

“听说刘海把信用社贷的款全投进去了,真是胆子肥!”

“柳秀珠也是个能扛事的,里里外外操持得挺好……”

在这片忙碌和喧嚣中,李秀芳的身影,出现得也越来越频繁。

她不再像以前那样,只是找借口来刘海家转转。现在,她首接出现在了种植基地的工地上。她换上了干练的旧衣服,包着头巾,虽然干活明显生疏,但态度却很积极。不是帮着柳秀珠分發馒头,就是拿着本子和笔,跟在刘海身后,美其名曰“学习记录”。

“刘海,柴胡播种的这个深度,为什么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啊?”

“黄芪种子用温水浸泡,具体要多少度?泡多久?”

“这些数据我都记下来,以后说不定能编个技术手册呢!”

她总是能找到各种问题接近刘海,语气带着求知欲和恰到好处的崇拜。她的存在,像一道靓丽的风景,吸引了不少年轻后生的目光,但也让一些年长的村民微微蹙眉。

柳秀珠看在眼里,心里像堵了一团棉花,闷得慌。但她从不说什么,只是更加沉默地忙碌着,把分内的事情做得更好,只是在无人注意的角落,看向李秀芳背影的眼神,会流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黯然和警惕。

这天下午,天色将晚,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陆续收工回家。刘海还在最后一块柴胡地里检查播种情况,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
李秀芳磨磨蹭蹭地留到了最后,等其他人都走远了,她才鼓起勇气,走到刘海身边。

“刘海,都检查完了吗?”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。

“差不多了。”刘海首起腰,拍了拍手上的泥土,额头上都是汗珠。

李秀芳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洗得干干净净、带着淡淡香气的手帕,递了过去:“擦擦汗吧。”

刘海愣了一下,没有去接:“不用了,秀芳同志,我用手抹一下就行。”他刻意用了比较生分的称呼。

李秀芳的手僵在半空,脸上的笑容有些勉强。她收回手帕,紧紧攥在手里,深吸了一口气,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