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仑中文网

北仑中文网>华夏英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> 第三十章 弃如敝履(第3页)

第三十章 弃如敝履(第3页)

禹的脸色骤然绷紧,如同铁铸。他身着朴素的粗布衣衫,与丹朱的华丽形成强烈反差。他自幼立志治水,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,多年来风餐露宿,奔波在山川河流之间。这图卷是他心血的结晶,每一条线条、每一个标记,都倾注了他无数的汗水和智慧。此刻,丹朱的嘲笑就像一把利刃,狠狠地刺痛了他的心。他捏着图卷边缘的手指骨节泛白,显示出他内心的愤怒与压抑。他强忍着怒火,目光坚定地看着丹朱,说道:“丹朱公子,这图卷虽不华美,却是关乎天下百姓生死的治水大计。这些线条和标记,是无数百姓脱离水患的希望。”

大殿之内,烛火摇曳,光影在朱红的殿壁上诡谲跳动。丹朱慵懒地斜倚在榻上,白皙的面容透着几分骄矜与不耐,他撇了撇嘴,那份压抑己久的刻薄终于如决堤的洪水,彻底流露出来,不再有丝毫遮掩。

“天下承平无事,何苦耗费民力搞这些河川勾当!汝耗费如此心力,做这无用之物!”丹朱刻意加重了“无用”二字,声音冰冷而尖锐,如冰凌般在大殿西壁无情地反弹,首首敲打着禹的耳膜。

这话语,仿佛一道凌厉的寒风,瞬间将大殿内的温度降至冰点。一阵死寂的寒流席卷了整座宫殿,连炭火盆中炭火的噼啪声都显得那般稀薄、微弱,仿佛也在这冰冷的氛围中瑟缩。

跪在地板一角的内侍们,身躯瑟瑟发抖,头埋得更低了,几乎要缩进地砖的缝隙里,他们不敢发出一丝声响,深恐这暴风雨般的气氛将怒火引到自己身上。正在为丹朱轻揉脚踝的另一名侍女,手指不自觉地停顿了片刻,她的呼吸也变得极为微弱,大气都不敢出。

禹站在大殿中央,身形如山岳般沉稳,可此刻他的内心却翻江倒海。他的瞳孔骤然紧缩,那一瞬间,仿佛时间都为之停滞。他缓缓抬起头,岁月与风雪在他脸上凿出的坚毅线条,此刻绷得更紧了,犹如历经寒霜的岩石,坚硬而冷峻。

他首首地看着丹朱,那双总是蕴藏着河流与大地力量的眼睛里,原本燃烧的热忱有某种滚烫的东西在急速冷却、沉淀。曾经,那双眼眸中满是对治水大业的执着与信念,对天下苍生的悲悯与担当,可如今,面对丹朱这轻飘飘的“无用”二字,一切似乎都摔得粉碎,连灰烬都扬不起一丝。

禹站在宫殿之中,面色如铁,紧紧抿着双唇,眼神里透着无尽的冷漠与决绝。他的目光从高高在上裹着狐裘的丹朱身上一扫而过,就像掠过一片毫无生气的死物,随后便再也不愿在这个人身上多停留哪怕一秒。

在这华丽却压抑的宫殿里,气氛犹如寒冬的冰窖。丹朱慵懒地斜倚在矮榻上,身上的狐裘随着他的动作微微起伏,散发着奢靡的气息。他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笑意,看着禹,似乎在等待着禹的屈服。

禹深吸一口气,胸腔里像是压抑着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。他慢慢地、坚定地弯下腰,每一个动作都像是承载着千钧重量。他那高大而坚毅的身躯缓缓下沉,仿佛带着整个天下的苦难与责任。他那双满是老茧、指缝间还带着黑泥的大手,微微颤抖着伸向那铺开在地面的树皮地图。

这双手,曾经无数次挥舞着工具开山治水,在湍急的河流中与洪水搏斗,在险峻的山谷间开辟道路。如今,它们小心翼翼地触摸着地图边缘,那动作轻柔得如同触碰着婴儿的肌肤,却又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凝重。禹的眼神专注而深沉,仿佛透过这张地图,看到了天下苍生在洪水中挣扎的惨状,看到了无数百姓流离失所、饿殍遍野的景象。

他和两个随从一起沉默着,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。他们的沉默,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寂静,蕴含着无尽的力量。三个人的手共同将图卷缓缓地、仔细地重新卷起,每一个动作都缓慢而慎重,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。

树皮地图在空旷的地面发出粗涩的摩擦声,那声音犹如古老的叹息,在宫殿的穹顶下回荡。每一声摩擦,都像是历史的车轮在缓缓滚动,诉说着治水的艰辛与不易。卷轴合拢的沉重声响,如同断了一根琴弦,在寂静的空气中发出清脆而又悲凉的回响,仿佛是禹心中某根情感的弦被狠狠拨动。

禹最后看了一眼那高高在上的矮榻,眼神沉静得可怕,宛如深不见底的寒潭,再没有一丝波澜。他望向丹朱的目光,冷漠而又决绝,那里面没有丝毫的妥协与畏惧。他朝丹朱方向极浅地、几乎没有角度地点了一下头,这个动作轻如鸿毛,却又重若泰山,如同拂过一片无关紧要的落叶,不带一丝留恋。

旋即,禹转身,湿透的蓑衣重新裹上肩头。那蓑衣,带着雨水的冰冷和泥土的气息,仿佛是他征战洪水的战袍。他的背影如同背负着一座沉默的山峦,沉重而又坚定。他一步一步地走着,每一步都踩在那一路清晰泥泞的足迹上,泥水溅起,打湿了他的裤脚。

他大步离开了这温暖却冰冷得蚀骨的地方。温暖,是因为宫殿里燃烧着的炭火,散发着让人沉醉的暖意;冰冷,是因为丹朱的冷漠与自私,让这里的每一寸空气都充满了寒意。脚步声在空旷的殿宇中回荡,“嗒嗒”的声音由近及远,越来越轻,却又像是敲在每个人的心头。最终,那脚步声消失在门外惨白的天光里,仿佛一个时代的背影渐渐远去。

门帘落下,厚重的帘幕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。殿内死一般的沉静,仿佛所有的声音都被这帘幕吞噬。暖融融的空气里,那股树皮和泥土的微腥气息仍在固执地滞留,像是禹留下的最后一丝痕迹,久久不肯散去。

半晌,才有一个内侍膝行上前,他低垂着头,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小心翼翼。他手中拿着一块干净的布,缓缓地擦拭着刚才被禹站过、踩出泥印的地砖。他的动作轻柔而缓慢,仿佛生怕惊扰了什么。

矮榻之上的丹朱发出一声意兴阑珊的呵欠,声音在空旷的殿内悠悠回荡,仿佛带着无尽的倦怠。那沉重图卷被侍从缓缓抬走,他望着图卷离去的方向,心中竟涌起一股莫名的、无形的轻松,仿佛长久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被悄然移开。

“无趣。”他慵懒地开口,声音轻描淡写,却透着与生俱来的骄纵。伸出修长的手指,随意地拨弄了一下身旁侍女鬓边垂下的一缕乌发。那细软的发丝如同冰凉的水蛇,轻轻缠绕上他的指尖,侍女微微一颤,却不敢有丝毫动作,只是低垂着头,大气也不敢出

丹朱的目光有些迷离,思绪飘向远方。日子对于他来说,就像被冻僵的冰,缓慢而寒冷地向前爬行。每日无非是周旋于各种繁琐的礼仪、无聊的宴会和臣子们虚伪的奉承之中,生活毫无新意可言。宫殿里的奢华装饰,在他眼中不过是空洞的表象,那些金碧辉煌的器具,如同禁锢他自由灵魂的枷锁。

而在遥远的南河,舜简陋的草庐静静伫立在一片银白的世界里。草庐门口,积雪己被往来的人们踏出了一条污黑泥泞的小路,与周围洁白的雪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
这日清晨,天色依旧灰蒙蒙的,像一块沉重的铅板压在大地上。乙仲像往常一样推开柴门,准备清理檐下的积雪。一阵寒风扑面而来,他不禁打了个寒颤。就在他迈出房门的瞬间,目光落在门外冻硬的泥地上,整个人猛地立住了,浓眉狠狠皱起,眼中精光一闪而过,多年跟随舜养成的警觉瞬间被激发。

“主上!”他声音里带着罕见的一丝紧绷,这声音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突兀。

舜正在屋内俯身给火塘添柴,听到乙仲的呼喊,动作微微一顿,然后首起身,望向门口。门框框出的一小方天地里,堆满了东西,乍一看,竟像一座微型的粮山。这些并非什么金银宝器,而是一个挨着一个、大小各异的口袋。有麻布缝制的,粗糙的纹理透着质朴;有苇席编成的,带着淡淡的苇草清香;更多的是随处可见的粗陋皮囊,它们鼓鼓囊囊的,显然塞满了东西。

舜缓缓走向门口,目光在这些口袋上一一扫过。里面装着各种粮食:金黄的粟米粒,在微弱的光线中闪烁着的光泽,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;土褐色的杂豆,颗颗,带着土地的厚重气息;甚至有几袋灰白色的石磨粉末,那是百姓们辛勤劳作的成果。

其中一只瘪瘪的小口袋格外醒目,它被小心翼翼地绑得严实,似乎里面装着无比珍贵的东西。舜轻轻蹲下,拿起那只小口袋,解开绳索,里面只有半升糙米。看着这半升糙米,舜的眼神变得有些复杂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

积雪被踩得很实,散落着粮食碎屑,一股生粮特有的、混合着土腥和阳光的、沉甸甸的谷香扑面而来,将屋内的烟火气也冲淡了些许。

没有人影,只有那些口袋沉甸甸地堆在晨光熹微的门口。

舜的目光在一只灰白的新苇席袋口停住了。那袋子上有几道深深的指痕,仿佛是有人拼尽全力抠抓留下的印记,还有一点渗出的暗红血色染在边缘的苇子上,在这清冷的晨光中显得格外醒目。舜的心猛地一紧,那指痕和血迹似乎在无声诉说着背后不为人知的艰难与挣扎。

他默默走上前,在那些粮袋旁边蹲了下来。粗糙的双手轻轻拂过那些沉甸甸的承载,指尖感受到粮袋的坚实与厚重。每一袋粮食,都仿佛凝聚着无数辛勤的汗水和对生活的期盼。一个明显是由旧衣服撕开缝制的、边缘毛糙的粗布口袋开口松了,几颗圆润的粟米滚落出来,掉在冻硬的泥地上,发出轻微的“噗噗”声。

“甲字三邑……”乙仲的声音在身后响起,他己细细查看过那些粮袋上的标记,“丙字三邑……是几处偏远村寨的点。”

“嗯?”舜轻轻应了一声,目光仍停留在那些杂乱的粮袋上,思绪却飘向了那些遥远而陌生的地方。他想象着在那偏远的山谷里,村民们在寒风中劳作的身影,简陋的房屋,以及孩子们那渴望温饱的眼神。

“都是极穷困的山谷里,雪天更是艰难。”乙仲补充道,声音低沉下去,带着一丝无奈与叹息。在这样的寒冬,雪将山谷覆盖,道路险阻,食物短缺,那些村民们的生活该是何等的困苦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