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仑中文网

北仑中文网>亭侯与乡侯 > 第三十三章 香灰堆里辨民冤(第2页)

第三十三章 香灰堆里辨民冤(第2页)

县令的脸涨成猪肝色,手忙脚乱地去摸茶壶:"君侯说笑了,那保长是个混不吝,下官也是。。。也是没办法。。。"

"没办法?"周仓一脚踹翻旁边的公案,卷宗散了一地,其中一本账簿上,用朱砂写着"柳树村,保长,银五十两",后面还画了个勾,"这是什么?"

县令瘫在椅子上,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滚:"是。。。是他孝敬的茶水钱。。。下官没敢多要。。。"

"没敢多要?"少年突然喊起来,声音嘶哑得像破锣,"我爹去喊冤,被你们打了三十大板,现在还躺床上起不来!我娘去给县太爷磕头,被你们当疯婆子赶出去!这就是你们的没办法?"

关羽捡起本散落在地上的卷宗,上面记着各村的"孝敬",保长的名字后面,还跟着其他村子的名字,密密麻麻写了半本。他突然想起望乡台的赋文,李斯写的"苛政猛于虎",原来千年过去,这虎依旧在啃噬百姓的骨头。

西、城隍庙的夜审

夜里的城隍庙阴森森的,泥塑的城隍爷瞪着眼睛,像在盯着跪在地上的保长和县令。关羽坐在供桌旁,手里把玩着那片从香灰里捡的麻纸,周仓则举着烛台,照亮两人惨白的脸。

"说吧,除了抢田、打人,还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。"关羽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,带着股寒意。

保长还想嘴硬,周仓一脚踩在他的金牙上,疼得他嗷嗷叫:"我说!我说!我还把村里的河渠改了道,让水都流进我的田里,他们的地都旱着。。。"

"还有县太爷,"少年突然开口,眼里闪着泪,"去年闹蝗灾,朝廷发的赈灾粮,都被他扣下来卖给粮商了!"

城隍爷的泥塑突然"啪"地掉下来块泥,正好砸在县令的头上。县令吓得魂飞魄散,连连磕头:"是我糊涂!是我该死!求君侯饶命!"

关羽没理他,从怀里掏出三炷香,点燃后插在城隍庙的香炉里:"你们听着,这香是柳树村百姓的香火,也是他们的怨气。今儿我不杀你们,只把你们交给巡抚大人处置,让天下人都看看,你们是怎么当官的。"

他看向窗外,月光正好照在城隍庙的匾额上,"明镜高悬"西个字在夜里泛着光。突然想起李斯在望乡台写的赋文,原来这世间的公道,有时就藏在百姓的香火里,藏在那点不肯低头的骨气里。

五、香灰里的新生

巡抚大人来柳树村那天,百姓们都挤在打谷场上,手里捧着状纸,像捧着积攒了多年的冤屈。保长和县令被押走时,有人往他们身上扔烂菜叶,有人哭着喊"我儿子的冤屈终于能伸了"。

瘸腿少年的爹从床上爬起来,拄着拐杖给关羽磕头:"仙长,您真是关老爷显灵啊!"

关羽把他扶起来,指了指关公庙的方向:"不是我显灵,是你们的香火灵。"他让人把抢去的田地还给百姓,又请了郎中给少年治腿,"以后若再有人欺负你们,就去庙里烧炷香,把冤情写在纸上,香灰会告诉我。"

周仓在一旁收拾东西,突然指着香炉里的香灰笑:"君侯你看,这香灰堆里长出了棵草。"

那是棵不起眼的狗尾草,从香灰最底下钻出来,顶着个毛茸茸的穗子,在风里轻轻摇晃。关羽看着它,突然觉得这草比任何奇花异草都好看——它从灰烬里来,却带着股生生不息的劲儿,像极了这些受苦却不肯倒下的百姓。

离开柳树村时,少年拄着新做的木拐杖来送他们,手里捧着个布包:"这是俺娘炒的南瓜子,您带着路上吃。"布包里还裹着片麻纸,上面写着"谢关老爷",字迹比上次工整多了。

关羽把南瓜子递给周仓,自己留着那片麻纸,夹进从望乡台带来的赋文里。赋文上,李斯写的"民为邦本"西个字旁边,又多了片带着烟火气的纸,像在诉说一个简单的道理:神佛不在云端,而在人间;公道不在庙堂,而在每个百姓的心里,在每炷不肯熄灭的香火里。

玉泉山的风又起了,吹得关公庙的铜铃叮当作响,像在唱一首关于新生的歌。香炉里的香灰还在堆积,只是从今天起,那里面埋着的,不再只有冤屈,还有百姓对明天的盼头,对公道的信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