响油黄鳝外焦里嫩,和普通的鱼肉一样肉质细腻,口感上又别有一番风味。
豆腐是隔壁邹大娘刚做出来的新鲜卤水豆腐,又鲜又嫩,一如既往的好吃。加上炖的十分入味,豆味与汤汁糅杂在一起,又更上一层。
最绝的是奶白的汤汁,鲜咸香三种味道杂在一起,却乱中有序,逐层在味蕾上绽放着各自的光芒。
将所有的菜品品尝过一遍后,崔岑所有的纠结最后都化为两个字,真香!
自从药铺的人手多了以后,余掌柜就开始安排他们轮流在药铺里值夜,这样镇上的百姓谁要是半夜有个头疼脑热的,也能有地方买药。
今天就刚好是石绍值夜,赵明笙托他给书院里的赵清越带了一些饭菜过去。
虽然哥哥一直说书院里有饭菜,可上次一见,明明整个人都消瘦了不少,赵明笙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
也不知道他还要在书院待上多久,她能做的也只有送点饭菜过去,这黄鳝也算是大补,刚好给他补补身子。
青康镇的青松书院内。
三天前,夫子布置了一篇文章,论述的题目就叫做——为臣之道。
与以往不同的是,夫子似乎对这次的考题格外的严格,三天了,大家交上去的文章没有一篇合格的。
那些平时就不学无术懒散的学子,诸如柳其昌等此时早已放弃,选择回家睡大觉,只剩下零星的七八个学子还聚在学堂上负隅顽抗。
赵清越拿着又被打回来的文章,不明白夫子到底想看到什么样的答案。他正冥思苦想,忽然有人传话说外面有人找。
他以为是家里出了什么事,急急忙忙地赶到书院门口,看见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。
“石绍?”
石绍举起手中的食盒,笑得有些憨:“赵哥,这是赵姐姐让我给你带的吃食。”
赵清越愣了一下,然后笑道:“真是麻烦你了。”
他伸手接过沉甸甸的食盒,心也被沉甸甸的那份关爱填满。
“哦对了,赵姐姐还让我给你带一句话,家里一切都好,让你不要担心。”
赵清越失笑出声,他不过是三天没回家而已,怎么感觉像是三个月都没进家门了。
“好,那你也帮我带一句话,就说我这边也一切都好,让他们不要担心,我会尽快回去的。”
作别石绍,赵清越带着食盒回到屋内。他看着面前的食盒,嘴角忍不住的扬起。
平时从不喜形于色的赵清越忽然间春风拂面,倒是让不少同窗频频侧目。
比起他嘴边的笑意,更加引人注意的是他面前的食盒,隔着一层都阻止不了那香味的扩散,引得他们一个个口水直流,但是碍于面子又不好凑上来。
一个平时与赵清越交好的同窗也被香味引来,梁辞忍不住大着胆子凑到赵清越的跟前,一脸好奇的问道:“家里人给你送吃的了?”
离得近了,这香味就越发得浓郁。他深吸一口:“这也太香了吧!”
“嗯,我妹妹亲手做的。”那语气颇为自豪。
“快打开让我饱饱眼福,究竟是做了什么好吃的,比起那八仙楼的七宝鱼闻起来还鲜!”
在梁辞的催促下,赵清越打开了食盒。
没有了食盒的阻挡,饭香更加肆无忌惮的涌向四周。一个个明明吃过了晚饭的人,此刻却感觉腹中仿佛空空如也。
“这是什么?泥鳅炖豆腐汤?爆炒泥鳅?”梁辞惊讶道。
赵清越仔细地看了眼,摇摇头道:“不是泥鳅。”
“这不就是泥鳅吗?”梁辞依旧坚持着自己的见解。
赵清越直接用木箸夹起一段向他解释道:“泥鳅身段偏平一些,而黄鳝地身段则就更加圆滑一些。你看看是不是如此。”
梁辞仔细地瞅了一眼,终于认同地点了点头,对此十分佩服:“你懂得可真多。”
再一看赵清越,却发现他盯着碗中的黄鳝,似乎陷入了沉思。
黄鳝比泥鳅更加圆滑,所以遇到一些细小的石头缝,泥鳅钻不进去的黄鳝就可以。也因此黄鳝可以躲避许多天敌捕食,得以幸存。
赵清越灵光一闪,似乎想到了什么。
连手中的饭菜都来不及吃,拿起一旁的纸笔就开始奋笔疾书起来。
梁辞在一旁有些可惜道:“你不吃吗?都快凉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