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仑中文网

北仑中文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作者蓝烬 > 第77章(第2页)

第77章(第2页)

到1935年底,在西北的主力部队,会达到45个师即15个军的规模,大约75万人左右。地方部队也会在1936年春,达到同样的规模。主力加地方部队,将达到150万人的规模。而民兵组织,将随着乡寨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而逐渐组建,所以到1936年春天后,西北根据地将彻底稳定。

整体上1935年末,将形成西南加海南根据地45个师、西北根据地45个师,总计90个师的主力部队规模。相对比较平衡,不过还是侧重于西北,毕竟未来的主战场,肯定是北方。

现在剩余用兵的三个方向,是青海、宁夏和绥远。在青海方向,西华军在李思华的干涉下,又追加了1个军3个师的兵力,总计达到了6个师超过10万人的兵力,在宁夏也增加了1个师。对于青马,是因为李思华深知这只军阀在国内,可谓单兵最强的军阀,主要是宗教狂信之下士兵的战斗意志很高。且因为地方太大,青海是72万平方公里,而这个时代的宁夏,面积也高达23。3万平方公里,比陕西还大。

至于绥远,面积高达约33万平方公里,不过西华此次主要是占据其西部地域,大约12万左右平方公里。对于绥远,派出了2个军即6个师的兵力。

整个西北根据地,现在西华有31个师,除去上述三个方向,剩余15个师,主要就是防范蒋介石政府在河南的部队。

这个时候的青马和宁马,正处于高度的焦灼之中。

尤其是青马的马步芳,这个时候正在痛悔自己的犹豫。

当张、杨宣布易帜的时候,他内心太侥幸了,以为西华不会马上进攻青海,想观察一段时间的风色再说。

没想到西华一点都不犹豫,西华派遣前出甘北的部队,在占领张掖之后,很快其中的一个军,就从张掖,沿着民乐、门源一线,向西宁进逼而来。而西华军占领兰州的一部,同样派出了一个军,从永靖(临津关)过黄河,走民和、乐都,直逼西宁。两路大军,对西宁形成了钳形攻势。两边合计,那是妥妥的十万大军。

所以他有点长吁短叹,当初就应该先断掉永靖的黄河索桥。而且马家军应该尽快出兵甘北,抢夺下张掖、武威和酒泉等要地,但当时顾忌东北军还有1个军在甘肃,而且这样肯定会和西华直接进入战争,一念之差啊!

现在面对西华军的钳形攻势,马家军几乎就成为“瓮中之鳖”,没有退路了,难道跑到藏区去吗?那别人都不用打,自家就会崩溃了。

想到后来,他脸上露出了凶狠的神色,那就死拼一场,看你死还是我死?

他虽然只有3万大军,但可以马上动员起足够的人员,组成10万大军,只不过装备不行就是了。但是他对于自己军队的战斗力,可是充满信心的。

马家军本质上都是封建家族世袭统制的军队,其高层骨干大都以家族、姻亲相联系(即所谓的“甘、河、回、马”),狭隘的宗法和排外意识笼罩着这一只军队。但通过这样的组织,确实也让马家军非常团结,都是自己人嘛,而且通过随军阿訇,高层能够以宗教观念及其礼法形式控制部队,并激励士兵勇猛作战,这有点像西方军队通过随军教士来激励士兵的士气。

宗教上的狂信,以及历史上因民族仇杀形成的民族隔阂,使得青马士兵在对外族和外族军队的征战中,表现了很强的内聚力、奋勇精神,当然更主要的表现,是残暴行为。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装备很差的弱点。所以,有信仰的军队最不好对付,不管这种信仰是否错误。

青马军队敢于和善于近战格斗,其利器就是马刀,其骑兵部队一度占据全部军队的40%,因此机动性很强,几乎实现了全军的骡马化。而且其士兵后面亦有严酷的督战队督战,不战则死。他们出征习惯于残暴杀戮,不分老弱妇孺一律砍杀,连婴幼儿也不放过。

另外他们还有心理优势,不同于“宁马”是被左宗棠征西时放过,是打服了以后招安。“青马”的前身是甘肃河州地区的回族暴乱者,是在大败清军后,主动请求招安的,所以有“魄力”及有“能力”的骨干和“民族”力量,都保全了下来,在政军角力中,实力未受损,反而在随后的政治发展中,得到增强。他们的长辈对后代子孙谈及同治年间的事,说者眉飞色舞,听者津津有味,因此具备心理优势,蔑视汉人军队。

所以马步芳的扩军,以及坚决抵抗西华军的态度,在马家军中得到了狂热的拥护。

国民党给马家军的番号,本来是新2军,这个时候他们临时增加了1个军的番号,自称为第100军。每个军包括2个步兵师,1个骑兵旅,而每个步兵师则包括2个步兵团和1个骑兵团,所以骑兵的比例很大,甚至每个步兵班,都有一匹骡马,驮一个班的辎重和重武器,连营团的辎重运输就更不用说了,因此青马行军速度很快,奔袭能力很强,可以说完全实现了骡马化。

除了这两个军以外,青马还有若干保安团。青马的保安团战力也不错,他们本来就是青马正规军的基础,训练同出一辙。

经过这样的扩军,青马马家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8万。其中部分保安部队,准备用来偷袭和袭扰西华张掖来军,迟滞其进攻速度。而青马的全部主力,计划先攻击西华兰州来军,他们认为后者的威胁更大。

董振堂是这次西华军进军青海的司令员,统一指挥2个军,是青海战役的总负责人。他用望远镜看着远方的情况,青马的骑兵斥候,已经开始出现。

对于这一次的任命,他的内心是兴奋而又诧异的。他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西华革命军总政委李思华亲自点将,要求一野以董振堂为青海战役的总负责,全权指挥2个军构成的钳形攻势。这个任命在一野引起了很大轰动,不过就算是一野的司令员彭老总,也不知道为什么中央军委亲自点将。

在一野原来对青海的作战计划,汇报给中央军委后,就被彻底驳斥了。李思华亲自发电,指出一野以东北军和西北军为参考,将青马军阀当成和他们类似的战力,是完全错误的,大大低估了青马军队的凶残和能力。

她批评了一野对于敌军的侦查调研不用心,完全低估了敌人。她指出,要将青马士兵的战力,当成是日本鬼子的同等战力。然后从头梳理了青马的崛起历史,告诉他们这个军阀很不一般。尤其强调了青马军队作战的特点,即擅长突袭、偷袭,全军骡马化,机动速度很快,士兵中有很多狂信徒,作战勇猛不怕死,士气之高,远非普通军阀可比。

但同时她也指出了青马军队可以被利用的弱点,那就是武器装备很差,要以强大的火力打击青马的骑兵部队。而且青海虽大,但青马的回旋余地很小,西宁对于他们是不可不保的,失去了西宁及周边区域,青马根本无从保证自己的给养。所以本质上青马军队是不适应现代军队的战法的。要以我军之长,击敌之短。切不可因为轻取陕甘,就骄狂自大,这种风气需要严肃批评。

彭总代表一野,向中央军委做了检讨。诚恳表示,由于此前未与青马军队有过交手,因此对其战力不了解,确实将其当成了东北军或者西北军这样的普通军阀部队。一野将提高警惕,将青马军队当成前所未有的强军,来应对。

按照中央军委的建议,青海战役的部队增加到了2个军,并以董振堂为主将。那天彭总还特意将董振堂叫去,盯着他看了好几眼,说:“我就纳闷了,你董振堂怎么就入了李政委的眼呢?专门要求让你作为青海战役的主将。”

董振堂当场就懵了,他也不知道啊,他从来不认识李政委,只是在几次大会的时候,见过李政委几面,可以说根本就不熟悉。

无论一野高层还是董振堂自己,有多少的纳闷,木已成舟,他出任了青海战役的主将。中央亲自点将,这让他深感责任重大,必须打好这一仗,不辜负中央的信任。

他永远不会知道,这是李思华因为前世的历史,给了他一个在这个时空复仇的机会。

在前世的历史上,1937年1月,身为红五军团的军团长的董振堂,率部攻占高台县城后,被“青马”马步芳率军2万余人包围,在激战9昼夜后,于20日壮烈牺牲,终年42岁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