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勣原本以为太子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,来此只是为了刷一波声望,博一波功劳。
可要想刷声望、博功劳,就必然要对作战计划指手画脚,否则怎么能彰显出他的能力?
而自己虽是名义上的行军大总管,但还是要受制于太子。
怎么,你李勣身为武将,又是兵部尚书,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就算了,如今太子就在你眼皮底下,你还是不听他的。
你想做什么?
李世民可不是赵匡胤,手下的武将能力再强他都无惧,反而越有能力者他越欣赏,君不见李靖这样的人在他的手下都能安享晚年。
可这些的前提是你听话,你若是不听话。。。
别说李世民,就算就玉皇大帝,恐怕都要弄死你。
打仗最怕什么?
外行指挥内行,即使自己心里有一百种方法赢得胜利,但碍于李承乾在场,对于他提出来的想法最后还是要妥协。
他自己妥协不要紧,只是他一妥协,背后或许就有无数的将士要为他的妥协买单,很可能就会献出年轻的生命。
自古以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。
所以最开始听说太子要来,李勣心里是十分不愿意的。
早知如此还不如陛下御驾亲征呢,毕竟陛下的打仗能力完全不输自己,不过陛下来了倒是说什么都不能如此冒险了。
可如今,自己倒是要对太子重新认识了。
想到这里,李勣清了清嗓子。
“太子殿下,既然如此我也不必再隐瞒,我的计划是这样的,先佯装向怀远镇进发,暗地却从柳城秘密北上,就是这里。。。”
李勣指在沙盘上的一处地方。
“我率兵沿着当年隋军留下的甬道,经通定镇迂回渡过辽水杀向玄菟城,而李道宗继续往北进攻新城,待大军到达之后,只留下小部分机动性较强的兵力围困玄菟城和新城,这期间相信高句丽有足够的时间反应过来将大军北移。。。”
“之后我和李道宗率领主力围攻与新城一河之隔的盖牟城,这里。。。只要拿下盖牟城,高句丽在玄菟城和新城布置的大军便是瓮中之鳖,之后派小股骑兵继续深入,让高句丽人以为我们会从南线和北线两路进攻的时候,突然率军迂回南下,到达并包围辽东城。”
“与此同时,由长孙尚书率领主力渡过大辽泽进攻怀远镇,攻破怀远镇便首奔辽东城,如此一来,高句丽人苦心经营的三条防线便会面临前后夹击,辽东城一破其防线必然溃败!”
“如此一来,高句丽的主力必然被我们耍的团团转,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我们不是双线作战,而是三线作战之时,我们己经兵临辽东城下,而那时,辽东城或许己经破了。”
李勣说的轻松,李承乾和长孙无忌听的惊心动魄。
如此作战说起来简单,操作起来无疑是极其困难的,中途稍有不慎,很有可能就会遭遇高沟丽的大军围困。
而一旦被围困,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。
另外,还有可能面临着迷路、缺乏粮草等诸多困难。
李承乾慢慢消化李勣的话,良久后双手轻拍,赞道:“以前我只知李将军行军打仗诡异多变,喜兵行险招,如今才知并非虚言,敢问李将军,如此行事可有把握?”
李勣神色严肃,整个人的气质如同一棵挺拔的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