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仑中文网

北仑中文网>山里飞出凤凰 > 第26章 方案的雏形(第1页)

第26章 方案的雏形(第1页)

塌方险情平息后的山村腊月,年味还没散尽,巧儿己经把自己关进了老屋。西窗透进的寒风吹得窗纸发颤,她却浑然不觉,指尖划过《生态保护与地质修复手册》上的岩层剖面图,铅笔在摊开的地质图上画出第三十七个标记。银锁用红绳系着,一端缠在她手腕,另一端轻轻搭在图纸上,在“鹰嘴崖”标注处泛着几乎看不见的微光。

“巧儿,喝碗姜茶暖暖。”王老实端着粗瓷碗进门,鞋上沾的雪沫子在门槛边化成小水洼。他把碗往桌上推了推,目光落在那本磨了边角的老账本上——泛黄的纸页里夹着干枯的竹叶,三十年的记录密密麻麻,从“冬月采石三车,换粮五十斤”到“伐杂木二十棵,盖学堂偏房”,每一笔都浸着岁月的痕迹。

巧儿接过碗抿了一口,指着账本某页:“爹,你看民国三十八年的记录,那时候后山还能采出整块的青石板,现在连碎石都得往深处挖。”她又指向地质图上的红圈,“银锁昨天在这儿发烫,说明这断层带比手册里写的更浅,开春融雪一泡,保不齐还要出事。”

王老实蹲在地上,手指着账本封面的木纹:“当年采石场扩界,你爷就说山会疼,现在果然……”他没再说下去,只是把暖炉往女儿脚边挪了挪,“书记都拍板了,咱就干,爹帮你挨家挨户说去。”

第二天天未亮,巧儿揣着方案初稿和岩层检测报告,踩着冻硬的土路往乡上赶。新上任的李书记刚到任半月,办公室还堆着没拆封的文件,听说是为护山来的,当即放下手里的工作。“保护性开发”西个字刚从巧儿嘴里说出来,李书记就抬了抬眼,等她铺开图纸,指着古墓遗址的位置说要建研学点时,指尖己经在报告上敲了起来。

“山脚荒地种药用植物?”李书记眉头微蹙,“村民能愿意?采石场可是十几户的生计。”

“我查过了,乡农技站去年试种丹参成功,亩产能卖三千多,比采石稳当还不伤山。”巧儿连忙补充,从包里掏出教授的推荐信,“张教授下周就来实地勘察,他带的团队能提供技术支持,销路也能对接药材公司。”

李书记拿起报告翻到最后一页,看着教授的签名,突然笑了:“去年我在省党校学习,听过张教授的课,他可是真懂行。”他往椅背上一靠,语气斩钉截铁,“方案我先报上去,你回去统计愿意转产的农户,咱们正月十五开动员会!”

从乡上回来,巧儿先去找了村主任栓柱。栓柱正蹲在自家院门口修犁,听巧儿讲完方案,把锤子往地上一扔:“采石场那几个老顽固肯定不答应,尤其是你三叔,他儿子还在采石场当炮工呢。”

“三叔那边我去说。”巧儿早有准备,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,“这是我上次去县医院拍的片,后山的粉尘里含硅,长期吸入要得肺病,小宇才二十出头,不能让他干一辈子。”

栓柱接过照片看了半天,重重叹了口气:“行,我陪你去。这山要是真塌了,咱村谁也跑不了。”

三叔家的院门虚掩着,院里堆着刚采的碎石,巧儿进门时,三叔正蹲在石堆旁抽烟,看见她就把脸扭了过去。“三叔,我知道采石场是你牵头办的,可现在山实在撑不住了。”巧儿把方案递过去,“你看这药用植物种植,我算过了,咱家三亩荒地种丹参,一年能挣一万多,比采石还省心。”

三叔把烟蒂往地上一摁,声音沙哑:“我不懂什么生态,就知道采石能立马见钱。小宇娶媳妇还等着用钱呢。”

“张教授说能帮咱申请扶贫款,买苗和肥料都有补贴,销路也包了。”巧儿把银锁递到碎石堆上方,原本黯淡的锁身突然亮了起来,“这锁在危险的地方会发光,昨天在你采石的掌子面,它亮得刺眼。”

三叔盯着银锁的光晕,手不自觉地攥紧了烟杆。栓柱在一旁帮腔:“三哥,上次塌方要是晚发现半小时,小宇就埋里头了。咱不能拿命换钱啊。”

沉默了足足一袋烟的功夫,三叔终于站起身:“我信你这丫头一次。但我得跟小宇说,还得问问其他几户。”

接下来的几天,巧儿和栓柱跑遍了全村。愿意转产的农户占了大半,可还有五户死活不松口,不是担心药材卖不上价,就是觉得护山是瞎折腾。王老实把老账本搬出来,挨家挨户给他们算旧账:“九八年洪水,就是因为前一年砍了后山的树;二零一零年泥石流,埋了咱三亩地。这山不是石头堆,是咱的根啊。”

正月十二那天,张教授带着两个学生来了。车刚停在村口,教授就首奔鹰嘴崖,蹲在塌方的缺口处摸了摸岩层,又接过巧儿手里的地质图:“标记得很准,这断层带确实是关键。”他指着山脚的荒地,“这里的土壤酸碱度适合种丹参和柴胡,古墓遗址保护起来做研学,既能宣传文化,又能带动农户增收,思路很对。”

当天下午,教授在村部开了个技术讲座。投影仪投出的岩层对比图让村民们咋舌——左边是三十年前景象,绿树覆盖岩层完整;右边是现在,的岩石像一道道伤疤。“山体修复需要三年,前两年种固土植物,第三年套种药材,既能保持水土,又能保证收益。”教授的话刚说完,之前反对的几户农户就凑了过来,七嘴八舌地问起种植技术。

正月十五的动员会开得异常顺利。李书记带来了县里的初步批复,答应给护山项目拨十万启动资金;教授现场组建了技术指导群,承诺每周来一次村里;三叔领着采石场的农户签了转产协议,小宇还主动申请当种植合作社的技术员。巧儿站在台上,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脑袋,手腕上的银锁轻轻发烫,像是在回应她的心跳。

散会后,巧儿把修改好的方案整理成册,封面上写着“鹰嘴崖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案(草案)”。王老实凑过来,看着女儿清秀的字迹,突然想起她小时候在山上捡石头画图纸的模样,眼眶一热:“咱巧儿,真把山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了。”

巧儿把方案放进文件袋,抬头望向窗外。初春的阳光洒在后山上,积雪正在融化,水珠顺着树干往下滴,像是山在轻轻呼吸。她知道这只是开始,后续的地质钻探、苗木采购、遗址勘测还有无数难题,但此刻握着那份沉甸甸的方案,她心里格外踏实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